引用:
作者Earstorm-5
感謝, 這周末有空去德安走走順便買這本 (剛在網路看評價挺有趣的).
|
那本書本身就是經典書了,最近出第三版
請買這一版的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6991
舊版都很難拿到了,但實際上那本書年代頗久,1940 年就有了
雖然我個人不全然同意裡面的建議,但至少是你想要知道如何好好讀書的一個起點
讀這本書之後,我是覺得不見得能讓人立刻成為一個批判者,但是批判一本書是不是編得很差,倒是可以
(依我個人看來,台灣出版的大多數電腦書,都是編排很差的 ...)
另外不想買這本書的,我是覺得以前看過一本小說,小說裡面的角色在評論如何讀書這件事情,可以看看 ..... 我個人是覺得這是作者本身就看過上述的那本書,他個人的簡單整理 ...
引用:
摘錄自《傷心咖啡店之歌》,朱少麟:
「書分成二種,一種是消遣用或資訊用的,那種只要讀到你想要的東西,比方說結局,就行了,讀完了書也可以順便丟掉;
另一種舒是用來鍛鍊你的智慧,提供給你概念,這樣的書不能當小說來讀,要把它們當作是一個跟你在對話中的老師,要一邊讀一邊反問,一邊思考自己是不是能理解,理解後是不是能接受。這種書至少要讀三遍。」
「嚴肅的書要這樣讀:第一次一口氣讀完,越快越好,讓你大致知道作者想要整體表達的是什麼,然後就是難的部份了。」
「第二次閱讀,你要用跟作者對等的態度去讀書,作者說什麼,不要一古腦接受,要逐一去思考批判。
批判你懂吧?就是不管他說什麼話你都要想一想:『是這樣嗎?』難道沒有漏洞嗎?可能有另外一種思考方式嗎?」
「批判過後你會有答案,如果你同意作者,那麼不用背你也忘不了;如果你不同意作者,你要整理出自己的思考結論,這樣書也不算白讀。
每讀完一個章節,你就停一下,好好回顧這一章所要表達的是什麼。再用自己的語言把你讀到的東西簡單摘要一次。要是找不出重點,可能你讀得不夠認真,要不就是作者打混,根本沒寫出個東西。就是這樣子,好好把書讀第二遍。」
「第三次閱讀,最好跟第二次閱讀之間空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你要常常回想起看這本書,常常把書上的東西跟你看到的世界去印證,這樣子在讀第三遍之前,這本書已經成為你的朋友。
第三次打開書,你對話的對象是你自己,要一邊讀一邊去體會,這些思想給了你什麼概念?跟你其他的概念是不是能起演繹作用?如果讓你就這個題目寫些東西,你會怎麼寫?」
「第三遍應該是很愉快的,因為你不只讀它,你還掌握它,征服了它。讀完第三遍之後,你可以很驕傲地說:『我讀過了!我知道這本書提供了如何如何的概念,我對這些概念有如何如何的想法。』這樣子,書才算讀完,這本書已經屬於你,即使把書燒了也沒關係,因為你已經把精華吸收到你的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