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cCandness
你講了一堆大家只迷信文憑考試,結果到頭來還是要用考試成績證明自己?
|
念大學是為了"家長"的意願,我念大學其實幫助不大...
也只是混個文憑,而且還是張無用的文憑。
會提到同學是因為資優生念松山,最後落得又跟我這種不是很會念書的人同班...
雖然高中時我娘也把我送進數學跟英文補習班,但我是怎麼補都沒有用的那種。
而畢業後的同學們除了少數幾個還是相關類的研究所,絕大部分都不是相關工作...
可見文憑也有分熱門不熱門,不是有張大專就有用...
更何況之後窄門大開放...
這種制度下,花了大筆資源培育的人才,跟我這種放牛班自然發展的結果居然一樣。
那麼...在國中就搞能力分班的意義並不大,可見當年的制度並不適用。
據我所知,我那念仁愛國中的同學,大學考試也沒有很理想,但後來發展得不錯。
因此,教育應開發潛力與興趣...
在知道自我能力與極限前,就只針對"專門技巧"發展是愚蠢的決定。
=================
引用:
作者林清華
我讀國中時學校有用智力測驗做分班的依據,但不是能力分班,而是S型常態分班
|
我那年就只有仁愛國中有這樣實施。
=================
引用:
作者不笑的老K
因為三分頭後面還有五分頭;女生齊耳西瓜皮後面放寬為齊下巴。
|
雖然才解除髮禁,但仍有些私立學校規定男生要理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