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n_akemi
老K長我幾歲,我那年已經沒有髮禁。
|
可能再多一點,因為三分頭後面還有五分頭;女生齊耳西瓜皮後面放寬為齊下巴。
引用:
作者n_akemi
但...我念書時全臺北市只聽過"仁愛國中"沒有採用 "能力分班制"。
大安區、松山區幾所知名學校全部都有集中學生於特定班級教學的傾向...
|
那個時代是填鴨式教學,除了排名前兩名(幾乎就是日據時代留下的排名)的學校外,幾乎所有的公立學校都實施「學力分班」,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能力分班;這邊的學力是根據在學成績來排的,不是智力商數。
引用:
作者奶油銓
那個年代能力分班是普遍的現象 ,所以當然是有能力分班。但老K網友說的是國一入學時就能力分好班的情況 。
|
中學一入學就學力分班是很晚期或私校才有的事;公立學校就看成績單,私立學校嘛…多半看錢。
引用:
作者奶油銓
我自己是沒經歷過那樣的事情 ,我那年代印象中是國二上才按照國一時的成績開始分班。
|
俺跟你一樣,是升上國二後才分的班。
引用:
作者McCandness
以前年代分好壞班不知道是不是禁忌,不過是公開的秘密,沒有學生或家長不知道,不過好壞班中間應該有普通班吧,哪有不是資優就要被打入放牛班那麼慘…
|
學力分班一開始是分為「升學班/普通班」,後來因為名稱敏感,改稱「上段班/下段班」或「前段班/後段班」,不過即使是前後上下這樣稱呼,一樣給人不舒服的感覺,因此後期又有「A段班/B段班/C段班」甚至「D段班」這樣的分法,A段班就是升學班,B段班是普通班,C段班俗稱放牛班,D段班通常是特教班或體育班。
引用:
作者林清華
我的年紀應該跟你差不多,但我讀國中時學校有用智力測驗做分班的依據,但不是能力分班,而是S型常態分班…
|
S型分班印象中是教育部規定的,不過依據的應該不是智力測驗,而是入學測驗成績或學籍成績。國中智力商數測試通常是在春假後,也就是一年級下學期實施,時間上來說對不上。
引用:
作者chanhsiaohsin
小蔣當家我也在唸國中,也有三分髮禁,當年智力分班很多學校都有在做,
明文規定禁止,但許多學校還是私底下在做.…
|
可以問一下您哪個中學畢業的嗎?這麼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