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引用:
作者不笑的老K
小生是在小蔣當家的時代讀的國中,同時也是全國中學男生三分頭髮禁的時代,那時「智力分班」是禁忌,因為不公平也不客觀,因此只有幼稚園或私校有在實施。
實施智力分班的中學,一般來說在高中聯考的成績都不會太好,所以有這種制度的學校多半是「校內直升制」,也就是國中部成績及格後便直接升往同校的高中部這樣。
那個時候國高中智力測驗(楊氏/加州)有規定僅列入施教參考,不作為分班、分級或區別對待的依據,詳細應該去查一下公立學校章程,記得有明文的條款。
|
小蔣當家我也在唸國中,也有三分髮禁,當年智力分班很多學校都有在做,
明文規定禁止,但許多學校還是私底下在做.
只是我的學校爛老師太多了,只好把大部份的學生打入放牛班.
學校還規定不能帶參考書呢! 大家還不是照帶,頂多督學來時,大家要收起來.
參考書由易到難,大概是翰林,南一,無敵.
公立學校的章程只是掛好看的,根本沒太大的約束力.
引用:
作者n_akemi
但...我念書時全臺北市只聽過"仁愛國中"沒有採用 "能力分班制"。
大安區、松山區幾所知名學校全部都有集中學生於特定班級教學的傾向...
|
仁愛國中在我們那時很強,還有大直國中也很強.
引用:
作者McCandness
以前年代分好壞班不知道是不是禁忌,不過是公開的秘密,沒有學生或家長不知道,不過好壞班中間應該有普通班吧,哪有不是資優就要被打入放牛班那麼慘
我自己唸私立所以不太清楚,智力測驗是現在小學分資優班用的,以前年代應該直接看考試成績才準,本來就只為了聯考
六年級前段班的表弟,家長還為了調好班去學校送紅包,在普通班也有流氓會被霸凌受不了⋯後來想辦法抽籤還是也走後門進私立
其實私立一年級七班也能分好壞班,是不會被放棄,畢竟繳了大筆學費,不過老師的壓力也都會體現在學生身上
以前台灣說一套做一套的功夫真是到頂了。教育部假掰說學校上課不能用參考書,私校怎麼可能做到,只有一學期一次督學到校的那一天要藏起來或帶回家,台灣人說謊作假的能力,早在中學時代就被政府學校和老師們訓練好了 
|
有中間值呀!就三個好班,但沒晚自習.其他15班全部放牛吃草,
上課睡覺,看漫畫是常態,更別提講話了,
常常吵到老師要用籐條打桌子.
爛老師太多了,所以好班非常少.
私校我那時台北最有名是延平及再興,其實私立國中在那時就很多了,
可不是某人說的"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