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SD2048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6
文章: 0
引用:
作者FLYFLY3
敬請指教囉∼∼∼

補充一下,整篇文章“khàm kòa”這種臺羅拼音之類的文字系統,就我的文字審美觀而言,真的就像一堆螞蟻在那邊爬來爬去∼∼∼看多了真的眼睛不適∼∼∼



漢文中的很Q,很man,A錢,T恤,X光...,你都沒意見。
對台語的khàm kòa,你就竭盡所能的搬出惡毒用語。因為
你只是國民黨強推世界罕見的「歷史隔離政策」、「語言隔離政策」
的受害者(受益者?)而已。




台語書寫系統萌芽於日本時代

清朝時代

清朝的台灣社會大概只有官員、有錢人有機會讀書。讀書人主要接觸的是
中國古典漢文、中國白話文漢文。

發音主要是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客家話等。大概只有那些讀「升官班
」打算考狀元的會多學一下官話。

那時後,台灣、福建、廣東的大官也不太會講官話,奏朝時皇帝有聽沒有懂,
才會下令在這些地方成立「正音班」。只是幾乎沒什麼成效,不久就變成「蚊
子館」。

清朝的台灣,文字是漢字,話語主流是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客家話等。




日本時代

台灣出現世界唯一的「漢文鎔爐」現象。

這個鎔爐包含:

中國古典漢文(台語客語發音)
中國白話文漢文(台語客語發音)
日本漢文(日語發音)
台語「文讀音」漢文(台語發音,近代化)
台語「白話音」漢文(台語發音,近代化)
(客語漢文也有一些)

日本時代台灣百姓受教育的比例大舉攀升。「漢文鎔爐」變成讀書人的養份。
有些讀書人開始想要紀錄自己的母語。

於是新型態的台語書寫系統開始萌芽。

當時的漢文報紙主要是台語「文讀音」漢文。

賴和等作家則開始書寫台語「白話音」漢文。

賴和只是實踐「舌頭與筆尖合一」的理念而已(就是中國五四運動中的「我手寫我口」)。

台灣人為了「我手寫我口」,自然會發展出各種台語書寫系統。

台語書寫系統其實有不少種,各有各的理念也各有各的侷限,但都還在發展中。

像「濁水溪沒khàm kòa」只是其中一種。它傳了意,也精確的傳了音。
靠漢音辦不到,靠播波摸也辦不到。

只要有人需要,它就會存在。社會自由,它就會自由發展。
人家要用他的方式紀錄他的母語,你有什麼資格反對?

圓仔花 m̄-chai-bái。
舊 2017-06-09, 08:19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SD2048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