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ummer71415
這裡是PCDVD..以我的註冊日期來看,你可以相信我是工科出身的
你說的我都知道,也知道你想表達的意思..
首先...先克服霧化器規格問題,目前市面霧化器大部分都是22-24mm霧化艙設計很多都是採取壓縮空間設計..sensor基本上沒地方放
若是想採用熱電阻式...線圈的積碳跟棉花的老化導油速度都會大大影響數值的精確度..
而每個玩家的線圈設定又各有不同..麻花 並繞 異種線材複合,各種組合都不一樣..
該如何統一?
說到統一...霧化器廠商(至少幾百間)跟主機Mods作者(至少幾百位)又該如何協調?
|
您似乎誤解偶滴意思了....
「霧化器部份:只要增加一組電極迴路∼其一發熱線圈、其二感溫線(例如:Ni、Ti等)」
也就是說:
感溫線(sensor)就只是一條約1公分短金屬線∼用原本溫控發熱絲就可替代
也因此:只偵測此一感溫線電阻變化(溫度)即可∼和發熱線圈種類or如何設定並沒有影響....
也就是說:即使原本無法溫控滴A1發熱絲,透過偵測另一「感溫線」電阻變化∼即可有溫控功能
至於此外加感溫線位置:
理想是在預設發熱線圈附近(或可略長:配合線圈位置彎曲∼再藉由主機原有功能補正溫度誤差)
其實您不必想滴那複雜∼您大概被整個溫控迴路嚇到了....
所謂滴「sensor」就不過是直徑不到0.5mm滴金屬線罷了(熱電偶式:兩條)
霧化器再小:也總容滴下一兩根直徑不到0.5mm、長約1cm滴金屬線吧.... 
坦白說:現今霧化器機械方面還蠻粗枝大葉∼耳機端子(雙聲道)都比「510接頭」細緻了....
換個方式想:其實現今市面上溫控主機&溫控霧化器早就統一了(某方面來說TCR等)
您可把原來滴溫控發熱線圈當成「sensor」∼只不過是被拉成一直線變成感溫線罷了
在此原有早就幾乎統一滴情況下(TCR、M1∼M3等)∼只不過多做另一組線圈線路罷了

r2~
其實:
就算用「熱電偶式:兩條不同材質金屬線」(更精密)∼本身所需空間也幾乎不需考慮
但「熱電偶式」是藉由溫度變化產生電流差異∼
故感溫線若太靠近發熱線圈產生「電感」(感應電流)∼恐怕更容易被干擾而誤判....

r2~
歹勢:
偶滴表達能力可能不夠好,若還是....,不妨就當偶在意想天開∼姑且笑笑吧....

r2~

r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