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ompt2016
他第一天當場就在場
而且他也飆另一台
合理懷疑老爸他也破百
是他帶頭飆車
接著兒子超車 老爸背後狂追 兒子在前面得意 接著就...
依據時間點 車速 肇事時肇事者的動線
這樣判斷很合理的
而且 他當下還說他只是一起騎車的車友....
當下家屬不肯協助報警
也只顧自己兒子
然後家屬施壓警局不要外流消息
又不聞不問
因此過了三天
家屬生氣去投訴陳情爆料才上新聞
警局解釋是因為對方也是當事人
希望不要見報...
這不就是施壓...
之前兒子是寫去醫院觀察
現在改寫重傷住院
到底是躲醫院還是真重傷
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
如果是這樣,哪就另當別論,當前面沒說。
不過,這種事,刑事一回事,有司法公正問題,至於民事方面要勸網友不要太激動,
台灣新聞查證不確實是出了名的,不需要老是被新聞操弄,不管是什麼議題。
有時候多等兩天,等真相比較多了再來判斷會比較好。
例如前幾天公車門事件,很多人責怪死者同學,結果是根本跟同學無關
旁邊的是死者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