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okx
Power Member
 
okx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4
您的住址: 永 禾口
文章: 684
順便貼兩個故事(都是過去不慎毀謗聖人)

----- 玅境長老述 -----

均提沙彌的故事

佛在世的時候,晝三時夜三時,常用法眼觀察世間,看誰的善根成熟,可以度化;而舍利弗尊者也是晝三時夜三時觀察眾生。我們沒得禪定、沒得聖道的人就是睡大覺,夜間睡不夠,白天還要睡。得了四禪八定的大阿羅漢,可以完全不睡覺,但是要入定;因為這個身體是父母所生的,還是有點問題;若一入定,即使不睡覺也可以。

舍利弗尊者這一天入定時,用天眼看見野外有一條狗,腿被打斷了,很久也沒有東西吃,餓得很辛苦。原來是有很多的商人合夥到遠地做生意,帶著一條狗同行。在大家休息的時候,狗把帶來的肉、飲食都吃掉了。這些商人一醒來,發現這狗吃了他們的東西,就火了,於是把狗的腿打斷,丟在曠野裡不管了,這些人都走了。哎呀!人就是這樣子。

舍利弗尊者一觀察,就發慈悲心,化緣了一缽飯,屈伸臂頃到了狗這裡,給牠東西吃。狗餓得很厲害,忽然間有東西吃,心裡很歡喜,然後尊者為牠宣說佛法,狗生了歡喜心後,就死了;死後投生到捨衛國一個婆羅門家。

舍利弗尊者是大阿羅漢,他的天眼和凡夫的天眼是不一樣的,不是凡夫的天眼所能及。他又入定觀察知道牠投胎在一個婆羅門家。等到出胎以後,這一天,舍利弗尊者就到這裡來,這婆羅門站在門外就說:「哎呀!阿闍梨!這麼大年歲了,怎麼沒有一個沙彌啊!」

舍利弗說:「是的。你有沒有小孩跟我出家,給我作沙彌呢?」

婆羅門說:「我小孩太小,等到七歲再送給你作沙彌!」

我們沒有禪定的人記憶力就差點勁,得禪定的人記憶力好;舍利弗尊者是大阿羅漢,更不用說。到時候,舍利弗又去對婆羅門說:「你七年前對我說,你的小孩七歲的時候,要送給我作沙彌,現在已經七歲了。」

這婆羅門說:「是的,我記起這回事。好!送給你作沙彌!」就把小孩送給他了。舍利弗尊者是大阿羅漢,善巧方便的教導他,沒有多久,他就成為六通阿羅漢。得阿羅漢以後,入定一看:「我以前是什麼?哎呀!我前生是條狗,被人打斷了腿,在郊外挨餓;是師父給我送了一缽飯,還慈悲為我說法,我乘此善根又回到人間做人!由師父的教導,得了聖道。哎呀!師父對我的恩德太大了,我不受比丘戒,永久做沙彌侍奉師父!」他名字叫均提沙彌!

我們凡夫前生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天,這回又來到人間。怎麼樣呢?還是苦惱境界。而均提沙彌,前生是狗,今生做了人,很快地得阿羅漢道。這事大家在想:「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就來問佛是怎麼回事。

佛說:「在迦葉佛時代,大眾僧裡,有個年輕的比丘喉嚨好,當維那,唱念的聲音令人歡喜聽。禪堂另外有一個年紀很大的老比丘,聲音鈍濁,但是又偏要唱出聲音。年輕比丘說:「你這聲音還不如狗吠!」這老比丘說:「你認識我嗎?我是阿羅漢啊!你可以這樣說我嗎?」

「哎呀!」這年輕的維那師,心裡害怕,立刻向他磕頭懺悔。

佛說:「這年輕比丘罵阿羅漢是狗,死了以後,五百世做狗。因為他以前出過家,持戒清淨、聽聞過佛法、栽培過善根;這一生遇見舍利弗尊者,所以很容易就得阿羅漢道了。」

從這件事看出來兩個消息:第一、這個比丘,年紀不是很大肯出家,在佛法裡面栽培善根;偶然地遇見一個因緣,罵阿羅漢是狗,造了口業。這比丘有惡口的罪業,但也有修學戒定慧的善根;善根、業障這兩件事,業障先得果報。這件事要注意!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他聽這個老比丘聲音不好聽,心裡憤怒罵阿羅漢用的心力,比修戒定慧的心力還要大,所以「強者先牽」,先去得果報。第二、他得了五百世做狗的果報,而以前栽培的善根潛伏著沒有消失,所以狗的果報結束後,遇釋迦佛出世,然後由舍利弗尊者的教導,善根就被引發出來作用,得阿羅漢!所以,只要是栽培了善根,就有希望得聖道。這也要注意!所以造罪業就要受果報,即使有善根,它們並不能互相抵消;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因為他向阿羅漢懺悔,沒有下地獄,但還是要做狗。就是這樣啊!

因此,要有二個警惕:第一、佛出世的時候,我們在哪裡?自己不知道!我們現在來到人間、遇見佛法,佛已經入涅槃了;這是我們的善根不圓滿,但還算不錯,遇見佛法了,還能遇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們要努力地栽培善根哪!若努力地栽培善根,假使現在沒得聖道,將來一定會發生作用;如果不努力栽培,將來還是苦惱人;所以要努力地栽培善根!第二、說話要謹慎,不要罵人!這樣子,我們沒有造罪,就不會到三惡道去;我們栽培了善根,就能在人間、天上往來,或者願生阿彌陀佛國是最好,應該是這樣做,我們能夠比較快樂自在一點!若到三惡道去,就太苦了!
原出處:http://blog.xuite.net/imissyou7799/...95%85%E4%BA%8B)


波斯匿王的公主

我現在想要講一個故事,反正明天我們就講完了;不能講完,念也能唸完了它,並不難。這是佛在世的時候,就是舍衛國王,波斯匿王;波斯匿王當然是一國之王,舍衛國,我們從經論上看,當時的舍衛國還是很富強的,不是一般的國家。他有一個女兒非常的醜陋,說他女兒的那個頭髮,像馬尾巴那樣子,就是令人不歡喜,他的父母對她都不歡喜。但是因為還是自己的女兒嘛!所以還是照顧著,慢慢地也就長大了。長大了要結婚,這是個問題,怎麼辦呢?這個波斯匿王心裡面有點頭疼,但是他和他一個大臣,有事情就是商議,就商議出一個辦法來。什麼辦法呢?就是去求一個原來是富豪家的兒女,但是他不是富豪了,變成個窮光蛋了,找這樣的男孩子,把他的女兒嫁給他。這個主意想出來了,也就是找到了這種人,波斯匿王就是單獨在一個地方和他見面,就說這件事,要把他的女兒送給他。他立刻地跪下向他致謝了:哎呀!大王的女兒!他非常地歡喜!就這樣說。後來波斯匿王,因為這是個窮孩子嘛!他就拿出來很多的財富給他造一個別墅,也是非常富貴的樣子。那麼這件事算是解決了。

後來呢,他這個人又做了波斯匿王的一個大臣,大臣,就算是富貴的人了。富貴人的時候,富貴人同富貴人常常有集會;有集會的時候,都是和自己的太太一同去,但是他只是他一個人,也不帶他太太去。久了,別人就是注意這件事,注意這件事,就在推測為什麼他都不帶他太太來呢?我們特別的約會,非要帶太太來不可,不來的話罰他五百金。但是他也照樣參加,你罰五百金,我就給你五百金,還是不帶太太來。那麼這時候別的人就特別的注意,就是想這件事;為什麼會這樣子呢?或者是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他的太太特別醜陋,他不願意帶她太太來;也可能是特別的美,他不帶他太太來。那怎麼樣才能知道呢?說是有辦法。這一回和他集會的時候,就勸他喝酒,一下子把他灌醉了,然後把他身體裡面的門匙就是拿下來了,七個人拿這個匙到他家去開門。那麼這個事情就講到這裡。

那麼他的太太就是被他的先生困在房子裡不出來;久了,心裡面苦惱。苦惱,但是她這一天她就想到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哎呀!佛大慈大悲,出現世間救苦救難,我很苦啊!佛陀大慈大悲,應該來救我的苦難啊!她就跪在那裡向佛祈求!這時候看見佛從地下里出來,先看見佛的頭,她就發大歡喜心,她自己的頭就轉變成美麗的人了,這個頭的面相完全是非常的美好。那麼佛就慢慢地從地下完全出來了,她的身體完全改變成為一個美麗的一個女人了。然後佛就對她說法,她得須陀洹;得了須陀洹果,佛就走了。

那麼這件事有這樣的轉變以後,外邊來的七個人,就把這個一道門、一道門,這七道的鎖匙,進來以後看見這個人,哎呀!是這樣的像天女似的!所以他不帶她出來,是這樣子啊!然後這七個人又把門鎖上,就回去了。回去了,就把這個門匙又給他放在他的身體裡面;他的酒醒了,就回到家來了。回到家一看,這個人怎麼這樣美呢?你是誰啊?我是你的太太啊!你以前很醜陋,怎麼忽然間這樣美好呢?她說,釋迦牟尼佛來救苦救難!她就坦白她的經過,這兩個人皆大歡喜!然後她就向她丈夫說,說是:我很久都沒有看見我的父親、母親了,你去通知我的父親、母親,我要來拜見我的父母。那麼當然他就很歡喜的去到波斯匿王那裡報告這件事。一提到他女兒,波斯匿王說:不要講,不要講這件事,趕快把門鎖住,不要叫人看見!為什麼這樣子啊?現在不是啊!你女兒現在像天女似的那麼美啊!是那樣子?為什麼會這樣子?也把這段話說給波斯匿王。那樣趕快地,趕快趕快接女兒來!那麼接到來以後,他就和他女兒、女婿和他的皇后,一起去見佛去。見佛,就向佛提出這個問題,說:我這個女兒非常的醜陋,沒有人看見歡喜的。為什麼佛這麼樣慈悲,她現在變成天女那麼美呢?佛說:她過去久遠以前,有一個大長者,家裡面非常的富有,常供養一個辟支佛,辟支佛受他家的供養,但是這個辟支佛非常醜陋。他家裡有個女兒,看見這個辟支佛,就罵這個辟支佛:你這麼醜陋,令人憎恨,說了很多很多毀辱他的話。那辟支佛是聖人,當然他心不動,這件事。但是後來他要入涅槃了,他就在這個大長者家,吃完飯了的時候,飛到虛空中現出廣大的神通變化。這個時候,這個大長者心裡歡喜:我供養您這麼多年,看出來您不是平常人啊!那麼他這個女兒也後悔了:我常常的毀辱您,常罵您,現在也向他懺悔,希望我將來也能夠得大神通變化,遇見這樣的聖者,使令我能覺悟,也能得聖道,就發了願。佛說:當時那個大長者是誰?就是釋迦牟尼佛。那個女孩子呢,就是現在你的女兒;因為她毀辱這個辟支佛,所以她五百世常常是醜陋。而因為她發願了,所以現在能遇見佛,她就能夠改變,這個醜陋的形相就沒有了,變成了像天女那麼美。

這個故事也是這樣意思,就是你面貌的醜陋也是你的業因緣;你面貌又端正了,也是你的業因緣,都是業因緣。你自己有瞋心,你這樣的分別去毀辱辟支佛這個聖人,你造了這個業,就得這樣果報;但是向那個聖者懺悔、發願,有那樣的善因緣,所以今天能遇見佛,能得佛的救護,也是可以得聖道。和這一段文的意思應該是一樣的,應該一樣。
原出處:http://www.buddha-hi.net/re/thread-77093-1-1.html

由上可以看出是自己過去造的業行所導致,非他人所賦予
舊 2017-03-31, 09:54 PM #9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kx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