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arstorm-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引用:
作者polar168
今天聽到一個合作廠商, 收起來不做了
聽他們員工說, 其實他們的產業還是有訂單 (台灣設計大陸生產), 但並不是同業中最大的
老闆覺得前景不看好, 趁著還沒賠錢時整個收掉
(台灣這邊辦公室好像有2~30個人)


先說, 我是贊成進步的, 目前身分也是勞工, 只是進步的"衝擊"(配合台灣產業與民族性).

第一波最難做的, 就是原本對員工很好的卻沿用傳統工作方法的公司: 高底薪+高時數.
這類起薪都5萬有, 加班後都7萬有, 這一類的其實超愛加班, 並不會追求人數增加.
我前面提到收起來的都是這一類, 老闆跟員工一起做, 進去就4萬, 上手就5萬, 加班7萬~

第二波難做的, 就是高底薪, 不一定加班但獲利比較稀薄的, 這就不用說明了吧? 只要有意外情況來個幾次就很難過.

簡單說高底薪才是最基礎的保障, 有了這個, 不論加班費, 不論工傷補貼, 任何一項的基數就比較高.

接下來其實還有分, 但通通歸類為其它類, 低底薪, 老闆捲走大部分的, 看彼此能撐多久.

***
大家都很討厭房東對吧? 好壞他們都是收租, 其實對於公司營運者, 房東換成政府.
美國的川普現在的一個動作很明顯的就是要降低政府的"房東權 - 降稅." 因為他曉得.
但他又要確保這個成效會轉嫁到"眾多工作者"的身上, 不是老闆, 不是股東, 不是股票.
降稅, 修修改改就好; 後者, 就是開始角力; 外國人也是會鑽漏洞, 但為什麼他們修補快?

---> 民族性.

台灣有個特點: 齊頭式平等, 而誤認為是公平 -> 這成為有資源者的後盾.
理由很簡單: 大家被規範得一樣, 但只有有資源者才能渡過(譬如房地產).

造就:
有田的不耕
有房的不住
有工業地的沒開廠
結論: 還是造就房東.

整個循環就是這樣.
而曾經想要打破這循環的, 是國父.

當然這不是鼓吹革命(那根本沒屁用, 幾代後就重演了)
而是說理念相同, 留下; 理念不同, 乾脆離開吧.
舊 2017-01-11, 07:28 AM #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2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