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arstorm-2
這是一個"調整性"的問題, 什麼時候把相對的比重放在什麼地方(部門).
我進入一間公司是業務身分, 但很快的轉入技術(比常人上班花上許多倍的時間與實戰).
過沒多久發現要掌控進度, 我學會了專案管理, 後來考執照去堵某些人的嘴(譬如嗆聲幾梯).
曉得客戶要什麼, 能對應研發現在卡在哪裡以及正在做什麼事情, 什麼時候要補齊什麼資料.
簡單說: 在適合的時間去拿到需要的資訊給彼此確認, 同時避免被呼弄(不專業就會被騙).
S.O.P. 還不是萬能的...
老實說, 投資技術比較好, 不是說業務不重要, 而是那個不夠踏實, 特別是客戶也很專業.
業務其實可以更簡化為"有足夠技術理解力去達成溝通及確認"的功能, 而不是傳統的"行銷."
未來資訊管道多, 很多"行銷"就是網站資料讓彼此更快進入狀況, 只是人的理解力不同.
如何去協調外部的資訊以及偕同內部研發與造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