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您的住址: NewTaipeiCity
文章: 48
|
關於蘋果電腦的家用雜記:
我個人有在google關鍵字和臺灣環境的二手電腦討論區,每累積一段時間預算許可的時候,一點一滴的去買符合我的規格挑選需求的舊款蘋果電腦主機和螢幕等周邊,我主要聚焦在PowerPC主機的某些世代末代規格和部份規格的Intel主機。
陸陸續續買來的主機有些被我操(玩)壞了也就資源回收了、或者再二手半賣半送、或者用了一段時間再轉移給老爸老媽當成“上網專用機”。
一晃眼發現這樣做居然也累積十一年了∼∼∼
十一年前,我老爸老媽還共用一台MsWindows十五吋螢幕筆電來上網。
然後他們兩老陸續分別接手我給的:
Mac Mini PPC 1.25Ghz +19" PC 螢幕、
iMac G4 20" PPC 1.25Ghz、
iMac G5 20" PPC 2.1Ghz、
Mac Mini intel c2d 2.4Ghz 2010 + Cinema Display (30-inch DVI) + 16GB RAM、
iMac 27" intel i7 late 2009 + 32GB RAM。
我給家人使用之前都會先把“主記憶體”“裝到滿”。
MacOSX對於“臺灣的”年長者來說,最討厭的情境就是,在螢幕解析度最佳化設定的前提下,系統預設繁中“字級”,小布拉嘰的跟螞蟻一樣。
還好兩老主要就是用來“看網頁”,瀏覽器的字級可以預先調大。
然後老爸有在用數位相機拍照,於是乎摸索學會了MacOSX內建的“預覽程式.app”做一些簡單的修圖,我推薦老爸還有其他功能更豐富的修圖軟體,老爸還會嫌麻煩∼∼∼
“預覽程式.app”對他來說很夠用了∼∼∼
雖然以上都是二手主機,不過我自己用的第一台intel mac/MacBook Pro 13" 2009是一手的(後來我發現我太早買了,我應該要買2010年款的MacBook Pro 13",才符合我後來的規格挑選需求,不過早買早用就是了)。
過往老爸老媽還在用MsWindows的時候,MsWindows有時就是會莫名出現一些奇怪的狀況,我得去解決,調整設定選項、修改某些“服務”什麼的。
換成MacOSX之後,系統環境一次先設定好,自此之後老爸老媽只有在不會操作某些選項的時候,才會叫我去解決電腦問題,MacOSX在我老爸老媽使用的過程中,沒有像MsWindows那樣,自己出現什麼奇怪的狀況。除此之外就是一直用到該主機的“硬體”真的快要撐不住了為止,才換主機。
我一直覺得很遺憾的是,MacOSX桌面環境的“預設字級”真的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是畢竟桌面環境開發者主要是以英語/英文為母語/母文字的北美人士,他們當然“不會在乎”正體中文漢字的“預設字級”,小不拉嘰的跟螞蟻一樣的情境。然後“臺灣兩千三百萬人口”也不是特別需要關注的市場,可有可無,所以即使MacOSX整個桌面環境的“正體中文翻譯”有不少瑕疵,也不重要,不會是蘋果公司的優先改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