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SD2048
台語有分:文言音(文讀音)、白話音。
台灣早期報紙都是以台音漢字為基底的文讀音。
民國初年,強調「我手寫我口」的白話文運動風起雲湧。
台灣,也有人開始把台語白話音文字化,但是台語白話音光靠漢字不夠,
所以才會有後來的注音符號、英文、羅馬拼音、通用拼音...等等。
我手寫我阿mar的口,有什麼不對?誰能打壓?
沒有人否認台語與廈門話、泉州話、漳州話...有淵源。但是已發生質變也是事實。
例如:「林祖mar」只有台灣有,福建頂多只有「林北」。
「林祖mar」卡大 還是 「林北」卡大?
在台灣,是「林祖mar」卡大。
為什麼?
因為受母系社會的平埔族影響。
新加坡的「林北」來自福建,是父系社會的產物,是中華文化中「你老子」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