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三年通勤往返南投和台中,真的要感謝學校遊覽車司機才能活到今天
先不管是哪間國中。由於學校派的遊覽車座位不夠,
我們總是學弟妹讓位學長姐、國中部讓位高中部。
我國中站遊覽車站了三年,到了快畢業時才有位子坐
有時P孩們還會跑到遊覽車側門樓梯轉角狹小空間打撲克牌,完全沒有危機意識
假如沒上安全帶又沒抓牢座椅把手,三年裡司機一個閃失就完了!
還記得偶爾前面學長會喊:
「學弟們,蹲下!」
後來才知道是在躲紅斑馬 (國道3號)
呃…過去的就給他過去了
還是老段子,安全駕駛觀念
跟車煞車距離計算– 該距離多遠才能遠離死神!
(上面是我隨便上網找的資料,「雪山隧道」啥的不是我的討論重點)
文中提到,大型車和前車跟車距離公式為
「大型車用車速減20,單位為公尺」 或是採用「4秒跟車法」
舉例:
大型車車速達時速90公里,則要和前車保持90-20=至少70公尺距離
「70公尺距離是要怎麼量惹?算地上幾條白線?看路邊小牌子數字?蛤?」
「4秒跟車法」也不太足夠
我們這邊大型車和前車跟車距離大略公式為
→時速40英里以下(64公里)車長每增加10英尺就和前車增加1秒的距離
→若超過時速40英里則再增加1秒的距離
舉例:
40英尺長卡車時速未達40英里=跟前車至少4秒
50英尺長卡車時速超過40英里=跟前車至少6秒
60英尺長卡車時速未達40英里=跟前車至少6秒
(60英尺長卡車時速超過40英里=跟前車至少7秒)
當然這是概算,遇到路況不佳(雨雪)、天色視線不佳(清晨黃昏)、駕駛疲勞等情況
大車駕駛自己應該和前車拉開更多距離
另外,裝載液體車輛要考慮急煞車時液體慣性影響煞車距離的情形
還要考慮裝載液體車輛
由於車體重心高且會隨液體任意改變重心位置容易翻車的危險
雖然可以藉由
車體結構改良來改善,但是駕駛還是要有「緩起步緩煞車慢轉彎」的觀念
我們這邊職業駕駛執照,Tanker(液體氣體裝載車輛)筆試要另外考,考完還不能載燃油,
油罐車要加考
Hazmat,要做身家調查,要按指紋,每年更新
(我有Tanker但沒有Hazmat,Tanker只要通過筆試而已簡單好拿,路考時要是真的拿油罐車裝水來考試恐怕有危險)
然而,大車和前車距離拉得太開也不好,
遇到小車插進來→重新抓距離→小車插進來→重新抓距離的情形也不是沒有
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