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截錄:台化停爐事件協商破局,接下來台化的下一步要怎麼走很難說,但彰化縣長魏明谷管制汙染的「起手式」,顯然踢到鐵板,除台化頑強抵抗,也踩到中央綠能政策痛腳,凸顯綠色執政溝通不足的窘境。
當中市、雲林縣府相繼自訂自治條例,禁止火力電廠及六輕使用生煤引發爭議後,魏明谷另闢蹊徑,以不牴觸中央權責的方法,制定全國最嚴格的空汙管制條例,擺明要讓台化轉型,把汙染趕出彰市,展現前所未有魄力,獲環團喝彩。
這項史上最嚴空汙管制法令,後來仍因環保署未核定實施,讓台化得以苟延殘喘,但彰化縣府不死心,把當年設廠的環評承諾全翻出來逐條檢視,一條條要求台化改善,指定台化彰化廠從一般工業區變為特殊性工業區,意圖讓台化屈服。最後還盯住彰化廠賣電給台電這筆「業外收益」,和台化員工達成砍賣電鍋爐、保住工作權的共識。
但彰縣府沒料到,姑且不論汽電共生電力是燃燒生煤產製,過去兩年台電都向彰化廠採購五成多的汽電共生綠電,今年因炎夏,購電量更增至八成三,經濟部甚至還出面拜託台化增加發電量,以致廠區三座鍋爐全開,成了電力救星;而台化自認為政府效命,沒想到賣電數據反成縣府「砍台化肥肉」把柄。
民進黨高舉節能減碳的大旗,一再強調「非核家園」要使命必達,汽電共生電力是遞補核電及火力電力缺口的要角之一,魏明谷雖以環境正義之名向台化揮刀,卻踩到蔡政府發展綠能的痛腳,同時也可能牽扯出中央與地方長期監督台化失能的弊端,再次凸顯蔡政府理想與現實扞格不融的困境,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卻連自己人都「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