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hareluya6510
原來如此,對台化的人員配置我不太清楚
我一直以為這些都是直接讓操作員包辦了
因為很多公司都是環安衛人員直接去考取相關專責人員執照
廢氣處理量,不是應該是指進入排煙脫硫機的乾基流量嗎?
因為煙囪是不負責"處理"污染物的,還是煙囪有再加裝其他的後處理裝置?
|
發電鍋爐算是危險性設備,操作員要有甲鍋執照才能操作,維持一套鍋爐運轉至少要有五個有照的操作員(五班三輪),加上領班跟值班主管也都會有操作執照。
現在生產廠的環安衛業務煩重,都是專職人員;不太可能兼差當操作員。
廢氣跟廢水的觀念類似,管制點都在最終排放口。但燃煤鍋爐的三項污染防治設備入口的流量會有差異,鍋爐出口的煙氣在經過脫硝系統時會加入少許用於稀釋輸送氨氣的空氣,接著通過空氣預熱器時會有約7~10%的空氣洩漏到煙氣,所以進到集塵設備時煙氣量已經增加到110%了,集塵設備體積龐大內部為負壓,所以可能有少量2~3%的空氣漏進去;這樣一來進到脫硫系統的煙氣量又更大了;最後進到溼式脫硫時除了打入少量協助反應的空氣外,煙氣吸飽水氣更進一步增加流量,以台化的製程脫硫出口就直接是煙囪準備排大氣,在煙囪上只有相關的檢測儀器開口,無進一步的流量變化。按理在空氣污染防治計劃書中上述的各設備流量都有分別列出。
環評報告是在建廠前就提出,內部很多資料都是用估算的,在細節上可能與最終建廠完成之資料有差異;但其承諾之最終排放值應是不予許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