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問題有可能是當初台化寫報告的人疏失,把FGD入口的流量當成申報排放量,加上數據填報時忘了注明清楚是乾基或溼基的差異。
一般稱呼的FGD設備處理量都是指入口的煙氣流量,排放濃度標示一般均為乾基,但使用溼式的FGD時出口的煙氣含水量可以高達近15%,所以出口的煙氣流量溼基會是入口乾基的115%;再加上FGD的反應需注入少量空氣(不到3%)來幫助反應。
碰到環保局在煙囪進行流量檢測,結果就是GG了...
註:現場流量檢測使用皮式管,得到的是溼基流量。受限於煙道尺寸,採用單點量測之流量數據較不精確,所以法規有10%的容許偏差。
-------------------------------------------------------
特地翻了一下南部某家非台塑集團的汽電廠空氣污染源申請許可,同樣是用氧化鎂法溼式排煙脫硫系統,其資料也是漏列了有注入空氣....真的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說不定全台用相同製程的廠商都一樣
-------------------------------------------------------
但因沒看過台化的環評報告,也不排除台化一開始申請時確實有短報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