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奶油銓
所以您大致上了解了預測的難度。
再來回答您數據的問題,氣象局有各地收集資料的地方,您根本無需執著於啥計畫不計畫的,因為那都是後續要跑模型的資料。
首長們20:00要公布放假或不放假,而首長們要花30分鐘來決定,再假定電腦跑模型要2小時,所以用最新的資料就大概是17:30分觀測站收到的資料了。
利用這個觀測數據要決定隔天整天的氣候,您覺得準確度該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
因此氣象局說最大陣風九級,就不能瞬間在某個地方出現10級陣風把老婆婆吹翻 ?
預測是很困難的,那些嘴砲的網友就結果論來看當然可以四處批評,但歷史也告訴我們那些很會嘴的自己坐上那個位置以後,表現也可能更差。
|
1600風雨預測
1800風雨預測
氣象局是錯誤的預測
當預測低於最小值 或者 高過最大值
我們可以稱之[預測失敗 FAILURE]
這次的事件不是不準確的問題
而是我們得知氣象局掌握的資料 (不僅僅是追風計畫而已)
都不認為有下修陣風的可能性(在南部六縣市)
但是實際上卻是下修了
我個人看法這種可能性就是[政治上取悅某特定團體] 氣象局不能做出[客觀]的決定
當然這樣說法沒有證據 也無法究責
天氣也如同你講的依樣 無法確實100%做出判斷
但像颱風這種極端起伏的天氣型態
在陸續的資料近來都顯示[範圍][風力][走向]都偏向危險的情況下
卻在接下來1600的每一報都越趨樂觀
這簡直是難以置信
如果以[安全考量為主要判斷的變數] (比方說預測八級 搞不好有瞬間十級)
那以預測傾向[警告][或者稍微高估]的做法 是正確的(情理上)
實際上卻是恰恰相反
所以我不能理解到甚至質疑[氣象局]是故意[下修]威力和可能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