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ros.tw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2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0
引用:
作者okx
答非所問:敬請指教云何"是"、云何"非"?

(抱歉、此篇非為直接回復樓主文,
您引的文是不才這裡的第二篇回文)

靜坐中所悟得.. 是的,以上的確非己所悟
即便是學了大乘的觀行,目前仍不熟
也沒有止的基礎(嚴格來講:初禪~四禪).. 不能證得

羅漢你說他仍有餘習未全清淨,尚可說得過去, (此"欲"非上所引之"欲")
說他離不了欲,難道指的是入涅槃之欲?
色界有情就已離欲界欲、況斷煩惱障之阿羅漢?

您舉的二祖事蹟、抱歉個人未讀過,此據經典可否引來讓末學增廣見聞?

"造物X" 是的,此僅以同"義"論述之,《伽論》原文是如上所引的關鍵字

老實說《伽論》僅學到卷15、共有100卷... 而且時光有限
個人寡聞、還請見諒!


有自己的意見了啊

2篇都是貼連結,沒甚麼自己的見解,才會說答非所問
第1篇還沾上邊,第二篇還離題到造物者之欲
既說"造物者"之欲,這個"欲"應可視為廣義的欲,那羅漢習氣未斷,仍有欲望,說脫離不了欲,不為過吧
而且老是在貼連結,所以有錯覺是在宏和尚、居士的法

其次,"造物者之欲"的命題就違反佛教的基礎
粗略來說印度佛教起源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反婆羅門教種姓制度,只要有心,人人皆可成佛,民眾不再宥於婆羅門教說的輪迴: 一世賤民,萬世賤民
佛教既然是反婆羅門教,教義、經典中又怎麼會出現梵天、自在天等婆羅門教所謂的創物、高等神,
又避免上級階層婆羅門、剎帝利反感,所以領導者只有佛、菩薩等先知者,沒有神,更沒有全能全知創物神,也不會揣測、假藉神的意見

再者,瑜珈師.地論所知是起源於婆羅門教瑜珈派,非印度佛教的經典,是瑜珈派用來檢視自己修證、見地到甚麼程度的教科書,與佛教有出入,不意外
推測玄奘會翻譯的原因,可能幾部大經只提到見地,對修行沒太多著墨,所以翻出來提供參考用

"欲心便得解脫,無復眾惡,有覺有觀,念持喜安,遊於初禪"
眾多生活壓力下,有初禪就不錯了,四禪?!

傳燈錄: 二祖慧可付法僧璨已,逐韜光混跡,變易儀容,出入娼寮妓院.人怪之,師曰:我自調心,何關汝事?」
不過二祖出入窯子只是單純老來瘋、玩女人嗎?有在檢視自己修證、見地的應該不會訝異。


另外,各花入各眼,每個人都有適合的法門,閣下開心就好,在下發言就當狗在吠
舊 2016-09-04, 05:16 AM #7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ros.tw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