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來算個簡單數學題 某公司有10名員工 一個給5萬月薪
都不算年終 福利等 於是乎這樣
10x5x12 每年支付600萬薪水
所以這間公司如果產品或服務毛利50%
大概就是需要1200萬營業額
重點 哪個行業利潤這麼好?其他一堆成本呢?
如果一個人他想要領60萬年薪
是不是應該先自問有沒有3倍以上的營業額貢獻?
加薪是好事 但有多少人配領這個加薪呢
一件事情 兩個面向
別國政府是企業夥伴 台灣政府是企業敵人
沒有把一些制度面跟實際面改好前
只談一些空頭政策 根本就是騙選票而已
台灣施政只要轉移焦點 博取多數同情 馬上解決問題
反正下任的事 乾我屁事 是吧
五點中只有第三點針對資方 但是很多混吃等死的只想者不公平
一是採取提振景氣措施,改善勞動市場並推升勞動生產力;===>大環境需求低 全球問題
二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率;===>台灣產業沒有競爭力 整個內耗使得政策推行不力
三透過租稅獎勵或不加薪就加稅等策略,鼓勵企業利潤分享,讓薪資成長應追隨勞動生產力成長。===>確實有部分資方有賺錢也不分帳 但資本主義本就風險利潤共存 自由市場不應過度干預
第四是加強產學合作,擴大辦理職訓,透過職訓與終身學習課程,提升勞動生產力,有利勞工轉職提高薪資。===>一堆勞工沒有實質生產力 講白點水昆兄沒用途 上班滑手機推責任打哈哈一流 做人比做事強 心態一流
第五鼓勵勞工加入工會,善用工會法、勞資爭議處理法、團體協約法等勞動三法,強化工會對薪資的議價能力。===>勞工合法組公會 形成團結力量去抗衡大公司 小公司不應該這樣處理 應該勞資相處融洽 相處不融洽應該趕快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