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聳鐵人
為什麼會這樣
yXx3RevodvQ&feature
|
是不是應該反過來說,你看到的顏色是它的保護色,你把它殺死了,那層保護色就消失了,恢復成它本來的顏色。
【台灣醒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咦,一隻章魚怎麼瞬間消失了?與會人士一陣「哇」的驚嘆聲!原來章魚和烏賊等頭足類生物,雖然是色盲卻可以透過視覺觀察環境特徵,在極短時間內,控制皮膚上幾百萬個色素囊,與環境融為一體,騙過有色彩視覺的魚類。
國科會今天召開「解開烏賊保護色之謎」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主持這項研究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焦傳金表示,這項研究對於未來建築、廣告及服裝等領域極具啟發性,或許烏賊的偽裝技巧,能讓《哈利波特》中的隱形外套,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
國科會表示,色盲的烏賊如何利用偽裝體色,在擁有豐富視覺色彩的魚類面前「隱形」,一直是生物學上的難題,而這項研究,是與美國麻州木洞海洋生物實驗室、西點軍校共同合作,研究成果刊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頭 足 類 動 物 雖然是色盲,但仍可摹擬週遭環境,」焦傳金指出,烏賊可以做到色彩相配,但究竟如何做到色彩調控,目前仍在研究之中;不過研究發現,透過非常好的視覺,烏賊可以分辨環境特徵,控制棕色、紅色、黃色的色素囊,與環境融為一體。
這項研究是以高光譜影像拍攝系統,摹擬魚類的兩色視覺或三色視覺,分析烏賊的隱身術,他們的偽裝又分為均勻型、斑駁型和破碎型等三種,就是要讓他們的天敵─魚類,怎麼找也找不到。
焦傳金強調,這項研究支持了頭足類的偽裝體色,與捕食者間的「共演化」的關係,並開啟了視覺行為生態學研究的新方向。
台灣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焦傳金首度以非人類、模擬魚類視覺系統進行研究,這個首度以模擬魚類視覺系統進行的研究成果,已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烏賊會展現出不同的體色隱身。
焦傳金首度以非人類、模擬魚類視覺系統進行研究後發現,在可見光範圍內,烏賊的皮膚與自然背景有相似的反射光譜,能讓烏賊經由改變體色達到偽裝效果。
他說,經過數年的研究,發現烏賊是經由神經系統控制,分析環境中的亮度、對比、物體的大小等視覺訊息,以及調控皮膚色素細胞的分佈,讓自己在短時間內迅速改變體色,達到偽裝的目的;烏賊藉由這些視覺的訊號送到大腦,大腦經過處理,會控制牠全身上下數百萬個色素細胞,這些神經的控制可以讓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決定要在哪些區域釋出這些色素細胞,所以會展現出不同的體色、體態,視當時環境偽裝成均勻型、斑駁型和破碎型等三種隱身術。
台灣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焦傳金研究烏賊保護色之謎。
焦傳金表示,烏賊是色盲的無脊椎動物,卻能在極短時間內改變體色,和週遭五彩繽紛的環境融合,讓有豐富色彩視覺的魚類無法看到,這一直是生物學上的一道難題,他跳脫人類的視覺觀點,以魚類的兩色視覺或三色視覺的眼睛進行觀察,透過高光譜影像拍攝系統,連續拍攝出高解析度的烏賊偽裝體色及體態影像,顯示烏賊皮膚有上百萬個色素細胞,當它透過眼睛看到外面世界的大小、形狀、對比及亮度時,就會利用肌肉的收縮與放鬆,調控色素細胞的明亮度,進而和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完成偽裝。
這項研究是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支持,台灣研究團隊與美國麻州木洞海洋生物實驗室、紐約州西點軍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