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自組的小電腦也10年了。
隨著年齡跟懶惰的增加,中間買了一台懶人套裝電腦,大大的吵吵的...
最近再來組一台小電腦。
回顧一下舊文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49&page=1&pp=10

大概已經算是廢文了,圖床已陣亡....
不過那時的電腦理念就是:散熱的氣流路徑是 顯示卡->硬碟->南橋跟DVD->CPU->POWER
然後只用一顆12cm的風扇,為了要限制風的通道,得用m-ATX的機殼才方便。相當安靜除了機械硬碟的摳摳摳讀取聲,幾乎沒有風扇聲。不過89W的CPU粉熱情,夏天整機倒是有點熱呼呼的。但是都算是很穩定。

隨著電腦時代的更新,不少往年期待的產品都出來了,所需的組件也精簡了。
規劃這一台電腦,用mini-itx 65W cpu 跟SSD 很容易就可以達到以前達不到的效果!
音效卡也省了,DVD-ROM也不必,3.5吋的硬碟也免。
由於年紀老了,就選簡單的機殼來裝。
選得是聯力的PC-Q01 (安裝散熱高度是9cm ,注意這高度是只包含主機板底面計算的,所以散熱器實際可用約在7.5cm左右以下) 所以就選了GeminII S524 Ver.2 不是很貴容易買到,設計又符合需求.....
恩 裝起來是這樣的..
跟站友買的主機板跟POWER,CPU位置比較偏中,有些小麻煩。
所以讓他凸出來
還要拆掉兩片鰭片才能進得來,不過還可以,而且把熱導到機殼散熱,也是滿喜歡的重點。
散熱片位置相當不錯,剛好可以利用POWER的風扇來抽取鰭片上的熱量。
外面再把拆下來的鰭片補回去卡住
可惜散熱器面積還不夠大,無法讓12cm風扇完全涵蓋,只後再考慮熱度,塞住與POWER之間的間隙,讓風只從散熱片通過來增加效率。如果熱度不高,那就保持這樣就好了。
目前正在等AMD的AMD polaris 11的顯示卡,<50W的設計,應該能夠有無風扇的顯示卡上市
這台的敗筆應該是在前置USB的線又粗又硬@@ 卡在那個位置,音源線也過長。ATX POWER的線也是又粗又長 ~~~
機殼前面板跟內部有一些空間,但是內部沒有特別開孔,不然電線塞那個裡面會漂亮很多的。
粗略的跑了一下電腦,電源風扇相當安靜,風量不大。流量越小越不會累積太多灰塵,散熱也還OK.
SSD選用在背面的M2 PCIE SSD
CPU是i5-6600 ,拆開才發現質感還不錯,也挺重的。

因為也有一台無風扇小電腦,不過效能很吃緊,也發現....有風在吹熱度差很多。
所以希望還是保留一各風扇散熱的電腦。十分期待新的顯示卡發表,這樣整組起來算中階遊戲機還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