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W
要不是小日本發動戰爭,台灣哪會經歷日據時代,那會死幾十萬人,也不會一堆神木被砍掉拿去日本蓋房子∼
|
沒有要美化日本在台殖民統治,但是要就事論事。
台灣森林資源其實在日本時期是受到保護,日本還在台灣大量種植杉木等經濟樹種,這些樹後來都是在二戰後才開始被使用,你要是有時間,可以去台北市南海路植物園旁的林務局問問。
在日治時期日本人開採台灣林木資源是有的,但其數量跟後來的國民黨相比,數量少很多,更何況日據時期還大量造林,,二次大戰戰後,國民黨政權旗下的政府機關還需要自尋財源,當時林務局被認定是有財源的,所以大量進山砍伐珍貴林木資源,北部太平山林道,中部大雪山林道,丹大林道,花蓮林田山林道等等,都是國民政府不當且過度開發森林資源的實例,造成現在檜木,扁柏都是珍貴樹種,在日據時期,這些樹就算高價,但不是稀少。
舉另一個例子,一位女記者吳小玫嫁到南方澳,寫了一本書^海海人生^(政府出版品,一般書店買不到),書中第233頁採訪老造船師父黃阿茂有寫到,日據時期南方澳造木造漁船,用的是從日本進口的杉木,台灣山林的樹木日本人視為珍貴資源不准砍伐,到了二次大戰結束後,因為從日本進口杉木手續麻煩,再加上政府在太平山開採林木資源,臺灣漁船是用松羅造船,書裡註記有說明松羅是檜木家族裡面紅檜及扁柏的統稱,通常是指扁柏,造船老師傅黃阿茂也覺得造船用松羅木材,的確是浪費,而太平山到1982年才完全禁伐,已挽不回林木資源凋零。
所以在日據時期,日本人寧可由日本砍伐杉木給台灣造魚漁船,而不是濫採臺灣資源,日本殖民台灣一定有不好的一面,但是民國政府其實更差勁,只好一直抹黑日本啦。
至於二戰時期台灣國民所得是否是亞洲第二,以前大學曾在圖書館看過大陸研究臺灣經濟及台灣財團的書,裡面有提到日據時期台灣的人均國民所得大概是日本的80%,而且書中也提到很多台灣民眾生活水平比日本人還好,大陸學者都這麼說了,再看看很多大愛劇場(演那些榮董為何會信慈濟),裡面很多都是經歷日據時期,大家可以看看。其實日據時期才是台灣全面的,完整的進入近代化的時期,以前書裡面提到劉銘傳在台灣蓋鐵路,設電燈等,都沒有辦法提出更明確的近代化,但是在日據時期台灣人大量從日本人手中學得許多近代化,這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