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olar168
1. 關稅裡並不包含營業稅, 而是所繳的稅費裡, 會有由海關先代替國稅局課徵貨物進口時的營業稅, 等廠商在國內販售後, 所開立的發票裡的營業稅可以由進口時先課徵的營業稅抵用
例:進口CIF價格為100萬, 進口稅率為10%, 營業稅率為5%
則, 100萬*(1+10%)=100萬*1.1=110萬=稅基
稅基110萬*5%=5.5萬=營業稅
所以, 進口稅費, 最少就是10萬+5.5萬=15.5萬
(這邊先不算其他什麼有的沒的稅費  )
PS : 關稅裡並不包含營業稅=>早期海關所課徵的稅費裡, 並沒有先代替國稅局課徵營業稅
2. 海關出進口稅率查詢, 是沒有輸入國國別的選擇, 但還是有分該繳納的國別稅率
(一般都是以第一欄去繳納)
2a. 至於輸入規定部份, 有些產品還是會限定大陸物品不准進口MW0的
這裡應該是營業稅才是 
|
如果稅的部分 該怎樣 就怎樣 但是 大陸和台灣彼此進出口 最好彼此優惠對等
如果大陸進來沒抽啥稅? 那台灣寄過去大陸 也希望至少有相對省稅?
但是這是大陸那邊賺取台幣 相對 台灣人是否可以去賺取大陸那邊十多億人口的人民幣?
只是台灣手上到底有捨麼優勢可以賺取?那就是質量品質之類的?
如果台灣這邊的人把東西賣到對岸 賺取人民幣 也能把賺到的在台灣這邊消費?
也就如當初大陸客來台灣旅遊消費財類似???但是怎樣創造一個台灣進軍大陸掏寶
的優勢 在物流 在品質等方面 可以跟大陸競爭 別在一直挨打狀態???(大陸賺取台灣)
因為大陸可以賣過來寄過來 已經很多年 也很久 台灣某些地方還上過掏寶消費排行榜?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199418
台灣經濟 老實說 大家是否有感覺衰退嗎??? 大陸聰明賺我門的台幣?
而我們卻傻傻不去賺他門的人民幣??? 台灣人口基數少 市場小 但是大陸人口基數多
市場大 品質上或是某些技術上 台灣未必輸給大陸的拼量 但是台灣某些東西品質可以一拼
因為目前這個主題新聞看來 是不可能避免了 ?也是個趨勢? 為何不反過來讓台灣有利的產業
或是有機會的貨品 出口賺取大陸人民幣?? 因為大陸市場大 台灣以小博大 台灣小吃也是
出名 如果發過去當天大陸那邊能拿到吃到 相對台灣也是賺到這筆 只是要怎樣克服某些問
題那就要政府 和某些想做這樣的電商貨物流去想了?其實有些業者也有在這樣做 應該很久了
不過只是部分 因為這裡面還是有些問題要解決
因為目前看這主題來說 大陸賣東西到台灣 還有集貨 現在改道用超商來取貨==''
如果這樣玩 當然台灣電商當初不積極沒做好??? 也只能把市場讓給掏寶和本土銀行和超商
賺取???
個人想法是 如果電商 玩不過掏寶 加上支付寶??? 是否換個方式想想 轉去做如何賺取大陸
那邊把台灣的貨 發過去的那端 雖然難度高了 但是可能說不定未來是個市場?
http://big5.taiwan.cn/local/yaowen/...22_11415298.htm
以上前提 也就是 大陸都能發貨過來到台灣門口 這樣趨勢不斷擴大來說 是否台灣該怎樣應對?
淘寶下單 超商付款 國內電商不滿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977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