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艾克萊爾
所以就說了,翔昇原本已放給漢翔動手研究跟匿蹤相關的部份,連動力升級的部份也放給他嘗試(或是研究)了,而除了塗層之類的表面處理外,與匿蹤直接相關的就是外型構成
問題他帳面(媒體發佈或是漢翔公佈的升級選項資訊)上可以看到的就是沒有大幅變更氣動或外形得研究證據(比如說假想圖或是模型),連適形油箱的外形都明顯比F16採用的適形油箱構型體積較少(F16得適形油箱凸緣非常誇張,與F-CK-1在升級原型機上半圓弧狀的造型差異頗大,但那形狀可以增加更多油量)
不然怎會被調查那部份的項目錢花到哪去了?
|
真慘,連"匿蹤"都算到漢翔的頭上。請問您看過翔昇案計畫書嗎?"匿蹤"是要漢翔來負責改外型嗎?發動機推力提升資料,空軍沒有嗎?空軍願意出經費嗎?
問問您軍備局的朋友,翔昇最後是怎麼結案的?是誰堅持做出2架翔昇機?沒有翔昇會有後來的翔展嗎?"被調查",請問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有懲罰 軍方、中科院 或 漢翔 任何一個單位嗎?
引用:
況且空軍的教練機標案早就風聲很久了,要說這幾年漢翔不知道或沒找空軍談過相信不可能
結果出來依然跟空軍想要的有相當落差
明明漢翔手上有AT-3這個基本構型能擴張,有F124可以選用,甚至也有F-CK-1得機電與線傳能用,結果最後還是選擇展出兩個看不出氣動構成大改或針對高教/部訓用途修正得模型
然後投標後再喊你想改啥我都可以配合(雖然可能標案計畫理根本沒寫到?),那請問如果是你審標,真會相信這種標案外再喊話得空頭支票,決標判給漢翔嗎?
|
AT-3是漢翔的產品與負責維修,漢翔會不知該機的使用期限嗎?會不知空軍需要教練機嗎?之前請您,G神一下"
馬英九 翔展 國機國造" 再加上最近漢翔放出來的消息,您就會知道100年(2011)時漢翔就在高喊國機國造,而此國機國造指的就是高教機。有翔昇的前車之鑑,漢翔知道僅是Paper Aircraft,空軍是不會買單的,一定要有原型機出來。那時為了高教機,漢翔投注大量的工程人力,設計也幾乎進入初期的PD,為了壓低研發費用,無法採用新的設計外形,只要是需要吹風洞的項目幾乎不會被採納,一切都是為了壓低研發費用,縮短研發時程,甚至當年PR時還大張旗鼓邀請中科院與學界的人士參加審查。
馬 當年也允諾:有需求,政府就給研發費。可是,為什麼經過這麼多年,政府都沒有給漢翔一個機會?是漢翔沒有需求,不想做高教機嗎?請您思考其中的原因。就如漢翔所說,當年政府若給了研發經費,"自研自製"的國產高教機早就在飛試了。
至於從2015到現在整個"風向球"的變化。看看"蔡英文國防白皮書"出來的日期,再回頭看看我以前PO文的轉變,想想前後的時間關係,您就會初步了解。
新政府是否願意給漢翔與中科院一個機會,520過後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