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mit555
3D SSD真有什麼
驚人的效能
intel海人也不會手軟的
不貴就代表沒那麼好
效能好?
哈哈 乖乖付錢啊 不然就別想了
|
應該叫 3D xpoint. I社很強調這個 X, 代表
它的設計。
據說控制器內建在 CPU 內 -> CPU 大漲價!
果真價格十分驚人 -> 3D nand 才是一般用
戶含玩家在用的。
由 toshiba, SS 等主攻的 3D nand 是垂直
堆疊,減少 footprint, 以增加單片的 die
數,從而降低成本。加上垂直設計,增多
操作電荷或電子的可用體積,等於是增加
了耐用度。約略到 30000次左右。現在
市面上的大部份非 3D nand 的 SSD,都
會被停產。改用成本更低,而且往上堆
疊能容易製出 1TB, 2TB 一顆的 SSD。重點
是要很多人都買得起。由於提高了壽命,
接下來就會往 10nm 推進,這樣能堆疊
更薄,生產更快,更加便宜。當然,這麼
做會讓 P/E 從 30000次往下減少。估計會
到平衡點才罷休,為的就是更高容量,更
低單位價格。速度是會往上提昇一些。
但可能距 I社 X 架構的方式有段距離。
還有,這兩種 3D 架構的生產更困難些,
要多久的 learning curve 不得而知。
SS 宣稱其 3D v-nand 有 35000 次 P/E。
結果表現在產品大約是 6000 次(目前)。
雖然比目前大多數 2D nand 要高,但
離規劃過遠,要如何保留次數下修的空
間?
I社亦同,這個理論值不能靠打掉壞 die
來完成!注意看那則新聞就知:只是
“有打算”要進軍消費市場,還沒決定哩!
我認為,消費級就用 750那片來改就好。
足夠推好幾年。然後,企業用戶都推得
差不多了,3D x成長有限,顆粒開始屯了,
生產技術也很穩了,就能下放,改個便宜
的主控推廣消費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