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tacowave
這種等級的併購,早就是算得一清二楚,毛有幾根都列表那種
拜託不要聽風就是雨,真要有這種隱藏負債,第一個倒楣的絕對不適購買人
絕對是整個日本商業圈
|
我們公司近年作很多購併,每次規模介於美金五百萬到美金一千萬,就算事前大隊人馬,
包含,財務,會計,HR,廠務,採購,稽核RD,以及簽證會計師都到對方廠裡進行為期一週
的due diligence,後續完成購併,實際接手後,還是有很多問題處理,最常見爭議的就是
稅,投抵,退休金,存貨的問題,像Sharp這種規模,更難算的精準.
過去明基買西門子手機部門,KY接手後,才知道那個錢坑比他想像得大很多,
最終失敗後的明基,元氣大傷,十多年過去了,即便改名佳世達,也無法回到以前的榮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