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n_akemi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Earth
文章: 916
引用:
作者Quaker2013
因為市場價格不透明,材料及工法有太多眉角,合約書也要看仔細,寫得太含糊,用料天差
地遠,看太多裝潢糾紛以及實際遇到的經驗,台灣多數工班不能信任,付出較高價格不見得
會有好的成果,搞不好還被當肥羊宰,用次級品收高級品價格。
一方面是消費市場趨向低價,一方面是東西實在太多不容易各個比清楚。

就好像沒有PCDIY市場前,您要買個人電腦只能選品牌而不能自選組件...
就算有了DIY市場,您可以選組件廠牌,卻也不能選晶片電容...

除非像很多玩家,經側面消息或有人開箱分享,才有現在"可以挑的晶片"的情形...

============

營建市場也一樣,要不您可以選工程公司或設計公司代理執行...
或是自選工班師傅,甚至指定材料工法。

前提是您一定要熟悉這些材料、工法與施工人員的優劣。

因此,營建開估價單就跟電腦的一樣,不只是比價格、比工法,還要比"怎麼開單"...
除了看完工照片(實物外殼),當然也要看現場工地細節、材料(內部組裝)...
如果電腦估價單上寫著"自組新電腦一臺"合計20萬,您敢直接買單嗎?

難道不是同一個道理?

差別只是電腦零組件都是工業大量生產,品管比較穩定,同廠牌差異較小。(那個手機效能不一樣算特例...)
而營建工班幾乎是純人工,同一間公司不同師傅就可能差很多...

因此自己來搞就先要找到對的施工(零件),比找對成品狀況(組件)還重要...
不然就是先要有好的品管(品牌),才能確保完善有效的代理執行...

至於怎麼辨識"對的零件"與"好的品管",一直不都是要消費者自己想辦法完成的嗎?
舊 2016-02-25, 03:01 PM #5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_akemi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