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Chingtai
你分析的真是一針見血! 現在的台灣ID就是遇到這個問題, 大部分的台灣設計師(其實國外的年輕設計師也是這樣)都認為我畫的出來就有人可以解決製造出來! 對不起, 你不是Apple! 你的量沒大到製造商可以為你投資設備跟能力來為你的天馬行空解決問題! 而且就算是Apple的設計也不會, 也不能脫離機械結構跟幾何的限制!
話說我好想認識一下你認識的"成功的工業設計者"! 可以介紹認識一下嗎!
|
我叔叔, 不用介紹了啦, 退休了. 當時每天實作跑現場組裝拆卸, 會挑設備材質, 寫加工程序.
做到副總(專門負責設計部門), 副總的事情做完, 空閒或下班就是持續練習(實作, 實作, 再實作).
本業是引擎, 但設計無界限, 有時候一個新的表面處理就讓他又去找資料來看.
不過, 他也說了, 現在分工很細, 跨領域要靠自己學, 但不跨領域很難有扎實的底子.
幾年前公司就讓他退休, 但直到今年我依然看他坐飛機跑廠商, 去國外學新東西, 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