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s29570
收購價台灣比較高是一定的,但收購後到上架這一段的話是?
德國扣掉收購價12塊,台灣扣掉收購價58塊
德國的運輸與勞工成本會比台灣低嗎?
|
收購價是給酪農,一但檢驗無誤就是記錄數量月結(應該是月結)
從生乳在工廠均化殺菌分裝,再透過盤商給店面
整個過程包含品牌商盤商還有店面通路的利潤就是之前算的58塊
你說德國的運費跟勞工成本這項,那是肯定的
只不過有一個問題是他們的勞工效率跟效益
那些歐美酪農可不是只賣鮮乳,法國鮮奶多到可抗議示威拿噴
而台灣只有極少數有鮮乳以外乳製品(我看過鮮奶油)
還有一點是台灣鮮乳並非生活必需,天天喝的沒幾個拿來泡咖啡是很常見,可在歐美就不是這樣
品牌商到店面的價格跟利潤是真的很高(看起來是),這不是消基會這幾天才講
前年就有
只是我一直很懷疑是能降價多少,難不成你們吵吵那些生意人就變的有良心
不管是加盟的還是直營的7-11一天的基本開銷是7000起,全聯一天1萬起跳(店租水電人員)
7-11一年淨利過百億全聯應該也沒差多少,可這些都是壓榨低薪勞力拼湊出來的
整個台灣的問題是利潤並未分享到最下層,而這個過程我們這代人都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