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有限的
將「敬老尊賢」看作待人處事態度的「基礎」之一,可能更恰當
至少在這「基礎」與事實之間,仍保有隨事實發展,可供判斷的空間
像是一種普世標準,告訴人們端正自己態度時的最低限度在哪裡
讓人們不至於單單只以生活累積而來的淺薄成見,貿然去判斷別人
保有這種態度作為基礎,只關乎個人修養,與對象是誰其實沒有絕對關連
一個人即使老了有點不靈光,我們還是可以禮貌的對待他
一如我們老了有點不靈光的時候,也會希望別人禮貌的對待自己
我也遇過覺得很倒彈的老人家
但撇除是否影響到自己生活的這一點,細想之下
其實老人表面上再怎麼不值得尊重
我們還是可以從他們幾十年的經驗中學到一點道理
正面的也好,負面的也好
老人與一般人的差別在於
他們累積的很多都是只能靠耗費生命才能知曉的經驗
算是以生命作為後世的示範
光是這點其實就很值得獻上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