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PAP
現在大家都把希望放在明年日系工具機會不會漲價,能在市場上拉出區隔
中國市場更不用提了,光是一個控制器需本土制就可以搞死一堆廠商
明年1.2季訂單目前還看不到大單..
工具機相關產業只能期盼明年第三季以後了..
|
唉,控制器嗎,俺只能說,搞了這摸多年,實在不成材

,當然跟工具機的產業生態有關
畢竟這塊是封閉且高度測試驗證又被發哥壟斷,勉強阿三哥還能吃個1成
如果是銷日本或歐美的話,光驗證和可靠度就要花2~3年以上,還有客戶疑慮
畢竟一次的撞機或掉刀或故障,售服維修或客戶求賠的成本,都是幾十甚至幾百萬起跳
主軸控制採用非這2廠以外的,要承擔非常高的風險。
敝人公司幾年前也找過2家(台XX和遠X),要做換刀系統的伺服馬達,測試了1年的結果
還是請他們包包款一款帶回家了,當然並不是說不好,台XX畢竟還是有一定的實力和市場
不過畢竟只能刀庫ATC周邊勉強中小廠會採用一下
糟糕這塊扯太遠
引用:
作者Little-john
天晴時努力存錢,下雨時有傘可撐。
我們加工廠不屬我權責,但還是依照阿公的做法,
本業獲利就該在自己所長,在相關領域投資。
今年獲利還好,裝配倉儲員工最低薪兩萬八千五,年終有兩個月,比照同業算是很好的。
保持一定的現金代表購買支付能力,日本出井製作所用很合理的價格賣我們CNC工具機、分析儀,
他們還依賴我幫忙找北美的客戶,我雖在渡耶誕假期,去一趟達拉斯有些收穫,
社長知道有機會賣機器耗材到北美,我凹他提供明年三月到鳥取工廠三位台灣工程師兩月食宿全免教育訓練,社長也說好。
|
約翰大看來業務手腕粉優哦^^ 為啥咪我們公司跟OKUMA買個5軸臥複合機就沒這摸好康@@(當然有原廠親自駐點啦)
不過約翰大,售服跟之後維修成本或機台可靠度部分,以及日方來台勘察考量驗證的功夫等.....
還請多多考量,當然這是指有高精度加工零件的部分,
為什麼我們公司篩選到最後只剩Mazak和Okuma是有原因的
其他量產中精度或粗加工部分就隨便一家台廠了(當然也不能太隨便)
奶奶滴一個上午連燒2顆控制器噴了十多萬,還找不出原因,還跟電控互相卸責
虧泥還是一家有口碑老廠商,停機的損失讓俺老闆快氣炸了
引用:
作者=TIM=
看到有人談論工具機,想請問日本三住Misumi算是工具機領域的廠商嗎?
小的年後可能會被挖過去負責財務分析與風險預測,但不確定這個產業是否有景氣特性或逐漸式微
|
三住主要是做機械零件和自控周邊配件的,在台灣沒協力廠,一切都是日本空運進來
所以它的東西很貴,但產品的品質不錯,台灣很多機械配件廠幾乎都是仿它的
只有自控領域會比較採用一些,機械這塊就......嘛,大家都知道
不想講太多,畢竟以前接觸也只有探聽而已,可能大大實際體會會更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