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 Member
|
我兩個孩子,小1和小5
每天聯絡簿裡的事項與功課大約有5~10項不等
放學之後,除了吃飯,大多數的時間幾乎都花在寫功課,訂正等等
好不容易寫完,想做些自己有興趣的事,或放鬆休息一下,卻眼看已經要到睡覺時間
準備迎接下一個一樣的明天
如果我是他們,我想我應該不會快樂
對學習失去熱忱,也沒有快樂的生活,台灣的未來,會有希望嗎?
這塊土地上的人,有個老毛病
眼光太淺,視野太小
總是急就章,很難放眼未來
每天只知道拼經濟,搶救GDP,保多少保多少
卻不知道,生產力才是一切的根源
而這是急不得的
需要從孩子著手,從教育開始
或許十幾年後,才看得見成果的
魯迅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可惜,我們的政府只知道債留子孫,成就現在
經過了太陽花,佔領教育部等學運,如果未來再有其他的,我不會意外
再回到功課,其實我認為只要一天一樣,就夠了
不需要涵蓋每一科,每一課
或是比較靈活,有啟發性的作業,不是複習性質的
複習這件事,責任應該回歸到孩子身上,而由家長來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
把課業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學校,學校只好把作業全部塞給孩子
結果就是孩子失去學習的熱忱,變成應付的態度
有感而發,希望大家一起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