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g20981160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13
1.電競選手需要教練

2.有選手經驗的教練可以在以下部分有優勢:
 a.面對世界大賽的心理指導
 b.加強操作能力所需的體能訓練指導(體能與特定肌群的訓練對手速、穩定性有相當程度的助益)
 c.年輕選手難以靠自己掌握的大局觀指導
 d.傷害防護(手腕、頸部等是電競選手常有的職業傷害)

3.選手退役出路有教練、賽評、遊戲公司職員等等,未來是有望的。國際上有企業運動團這種概念。隸屬該公司的選手在退役後接受公司的就業輔助,這是先進國皆有的成熟體制

4.遊戲是當代人類的主流娛樂之一。如同田徑背後有運動用品產業、高爾夫背後有不動產、高級品牌產業等,電競背後是包括遊戲、電腦周邊設備等,是有規模的產業。現在電競項目仍停留在PC遊戲,但,行動裝置的電競遊戲會起來的

5.不能因為台灣整體國勢低迷,就放棄文化的發展。台灣腹地小,資源匱乏,突破口必須仰賴文化與科技。電競是提高台灣知名度的好手段,台灣的電競環境是有優勢的

6.電競遊戲有項目上的分別。當一個項目的遊戲失去人氣而消失時,是象徵另一款遊戲的崛起。電競選手能活躍的期間約是15∼30歲,一款遊戲持續3∼5年的熱潮是可以期待的。同項目的轉換能在三個月內調整完成,異項目則需半年至一年。

7.有星海2的前車之鑑,台灣要辦國內電競聯賽有內需不足的問題存在。為了增加觀眾,培育英文主播是有需要的。

我目前只能掌握以上幾點關於電競的情況。現在台灣在電競上有的優勢在於:中國有簽證的問題;日本沒有國際化的電競文化;所以在電競上,我們恐怕是亞洲唯一能夠短期內跟上韓國的國家。各位,台灣的國際知名度爛到爆。不先拉高知名度,讓世界普遍認知有台灣的存在,還想爭取啥外交正常化?國籍認同?

推廣電競是好事,因為這是台灣年青人的文化。日本有非常嚴重的世代隔閡,身為與日本有相近社會結構的國家,我不希望台灣也出現那種高低年齡層完全無法互相理解的爛文化......試著去了解新世代的想法,並鞏固好那些為數不多又脆弱的橋樑吧......
     
      
舊 2015-10-13, 08:00 PM #3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20981160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