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奶油銓
說難聽一點(如果有冒犯而您生氣,我可以理解),您其實根本就自己躲在象牙塔裡。 不少網友都明白的告訴你西醫不是最好,您提到的問題的確是存在,但是,科學的方法(這不是說西醫,而是科學,請不要搞混)經過幾百年的演化、改進,現在我們有一套有系統的方式來做驗證。
不論是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甚至醫學,只要是科學都有一套行之有年的檢驗方式。您不理解西方科學的本質,所以一方面講到古代人對於天體運行的錯誤來講述科學的不足,但一方面也拿傷寒雜病論出來說嘴。甚至如果我告訴您常常有同一個實驗卻有兩種完全不同或甚至相矛盾的見解,還可以同時登上同一本國際期刊同時發表也是可以被允許的。因為就如您所說的,或許兩者都是對的也或許兩者都不對,有興趣、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公開檢驗。
沒有人拿很難做實驗來說嘴,希格斯粒子就比較好找了嗎 ? 黑洞就比較容易找了嗎 ? 這背後的問題在哪裡 ? 我個人的淺見是,中醫目前的藥方是否對目標的疾病確實有效,是一個問題,中醫師只顧賺錢,沒有時間發表自己的研究看法;或甚至中醫師不懂什麼是做研究;抑或是中醫師自己也沒清楚中醫的理論。西醫要求醫生除了看病以外,還要發表研究報告,中醫師呢 ? 請問您有多少研究報告發表了呢 ?
一般人不懂中醫,就像我一樣,所以可能有許多誤解。但您身為中醫師,可不可以專業一點 ? 就像如果有人問我的專業相關的問題,我一定講得讓對方立刻知道我跟其他人講的不一樣,比較有內涵。您除了(1) 說您臨床上治好了多少病人,病人都很感激 (2) 古代的典籍內容如何又如何,這兩點外,還表現出什麼專業嗎 ? 事實上前面兩點的證據力非常的薄弱。一個藥有沒有效,如果拿吃了會不會好來作為驗證 --- 這僅能算是史前時代的科學水準,您的論述在我看來就是如此。
我隨手找了一下台灣中醫的期刊[1],期刊大概是同儕彼此分享臨床醫療經驗的最佳途徑了吧。但可惜這類的期刊竟是如此的稀少 !! 這背後代表的問題非常的嚴重。宋興(成都中醫藥大學)在2015年就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1]提到了現代人閱讀古代中醫典籍的問題,除了用字遣詞古、今有很大的差異外,古代典籍也甚少紀錄詳實的,但中醫又很看重望、聞、問、切四診,這樣的古代典籍不是自相矛盾嗎? 除了[1]我還找到一個中醫藥雜誌[2],一年約3期,每期約莫10個文章發表,這真是非常值得擔憂。
|
我舉的一些例子,想表達的是 不管是普世的價值觀,或是行之有年的檢驗方式
都不能被當作絕對正確的科學
專業一點?是要我把行醫期間醫案貼出來嗎......
中醫專有名詞及理論有多少?我實在沒興趣在這一一提出並解釋
我光是提出中醫最基本的辨證論治理論,有網兄連去了解都不願意
就可以和我"討論"好幾篇了,不知道您在說我躲在象牙塔的同時
對中醫的辨證論治理論有去做了解嗎?
學中醫的人絕不是笨蛋,而你所謂的中醫師只顧賺錢一論
也相當的偏激與偏頗,說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不為過
進入中醫學院的時候,老師就有提過中醫要依照現今西醫體系發表醫學成果是有難度的
原因很多,我也懶得在此著墨太多,對此有興趣的網兄,可以自己查詢GOOGLE大神
常常可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中醫學研究報告
標題可能類似於 中藥方劑桂枝芍藥知母湯對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
內容則是 以桂枝芍藥知母湯給予XX例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服用
經治療多久後,顯效XX例,輕微改善XX例,無效XX例,總有效率XX%
這種醫學發表結果,根本就違反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精神
這只是中藥西用的研究結果罷了......
我不認為這種形式的成果發表對中醫學有任何的幫助
這也不是傳承中醫學的正確管道
前面幾樓我有簡單提到檢驗中藥方劑的方式
一張方劑要精密研究可以延伸千百種變化
有哪個機構願意承攬下來這種研究
要個別中醫自己研究?真是想太多了
我還是照自己能力所及,照顧好自己的病人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