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日本廢核的苦果:必須增建燃煤火力發電廠 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遽增
這篇文章說明在替代能源沒著落前,立即廢核的代價必將招致增建燃煤火力發電廠,以致於造成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驟然增加。
當初建立核電廠為的是解決空氣汙染以及酸雨(硫化物及炭灰)對環境所造成的立即災害, 台灣的核電使用超過30年,才有今天的空氣品質,倘若放任火力發電,那空氣汙染絕對立刻傷害土地環境及我們身體的各種器官。
壹、美國不會傻到冒然廢核
經濟效益 美核電廠延役成主流 中央通訊社 2013/2/26
美國是全球擁有最多核電機組的國家,有超過103座核電機組,雖然歐巴馬政府積極發展頁岩氣與再生能源,去年(2012年)歐巴馬政府仍發出4張新執照,包括在喬治亞州建新核電廠http://blog.yam.com/bunhu/article/47313848, 不過,美國核電廠目前發展主流趨勢是以延役取代興建新電廠。
比如說,提供美國首都華府(華盛頓DC)的 Calvert Cliff 核電廠,距離華府45英哩,一號機組在1975 年商轉,使用年限由40年(2014年到期),展延到60年(2034年到期);二號機組在1977 年商轉,使用年限由40年(2016年到期),展延到60年(2036年到期)。
美國首府為什麼會繼續使用核能發電?而不使用天然氣發電或是頁岩氣發電?答案是很簡單的:為了環保,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避免酸雨對環境土地及人身器官所造成的傷害。
美國各種發電比例請參考:http://knoema.com/mmlgzo#United%20States
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統計,2011年台灣核能占比是19%,美國是19.2%,兩國核能發電比率幾乎一樣。
.
貳、雖然德國只關閉八座老舊核電機組,德國必須增加燃煤火力發電廠以彌補缺電的斷層
2011年福島核災後,梅克爾(Merkel)政府迫於地方選舉連續失利的壓力,將德國17座核電機組中之8座老舊核電機組關閉,在僅剩下9座核電機組運作下,德國的電力出現缺口,必須增加燃煤火力發電廠以提供穩定的電力供德國工商業界使用。
廢除核能聲中德國啟用歐洲最大的燃煤發電廠http://www.aec.gov.tw/webpage/info/files/energy_news_01-20.pdf
德國為什麼會選擇高汙染的燃煤火力發電廠呢?
那是因為德國的電費是全歐洲最貴的前兩名國家之一(德國和丹麥的電費全歐洲最貴),部分電費是用來補貼綠能的發展,由全民買單。因此為了壓低電價,只能選擇價格低廉的燃煤火力發電廠;倘若使用價格較高的天然氣發電,電價還要繼續漲。
德國在萊茵河流域的魯爾和薩爾產褐煤,是一種採自地表開放式煤帶的軟煤(soft coal),相較於硬式的煤礦,其二氣化碳排放量將增加29%,對於德國政府計畫在2020 年前降低40%溫室氣體排放的雄心,增加燃煤火力發電廠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矛盾。
聯網城邦中網友 萊茵堂主 是萊茵河的總瓢把子,他的文章:非核家園非樂園,反完核能反綠能反髒能,就指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引起環保團體抗議。看來不久,原先反核能的人潮,勢將再度聚集,在燃煤電廠前,反髒能。
聯網城邦中網友 Cacazei 也是駐德代表,他的文章:德國廢核後如何因應供電(新增問與答以及補充說明),也指出褐煤的問題在於較硬煤發電還有更多的大量懸浮粒子汙染與溫室氣體汙染,遭到周圍居民以及鄰國荷蘭與比利時的反對。
.
歐盟燃煤電廠對環境污染加劇 聯合報 2013/3/7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5/7744112.shtml
衛生暨環境聯盟 (HEAL)7日指出,歐盟由於降低核能發電,使燃煤火力發電廠排放的廢氣增加,造成逾1萬8千人比預期更早死亡,也使支氣管炎的新病例增加8千5百人,並每年造成428億美元的成本。
報告中指出,這些發電廠是空氣污染的元兇,是「隱形殺手」,而且是重大的公共衛生威脅。
HEAL幹部簡生指出,「尤其令人擔憂的,是燃煤發電廠經過數年的下降後,現在又開始回升。」德國由於決定關閉核電廠,因而重新啟動燃煤電廠,是使衛生成本提高的最主要國家。簡生表示,「由於對衛生造成的代價太高,因此歐洲應該重新考慮能源政策。」
德國各種發電比例請參考:http://knoema.com/mmlgzo#Germany
在2011年,德國的核能發電比例仍高達17%,德國的火力發電比佔60%,比廢核前增加,2012年應該增加更多。
.
叁、日本廢核,增加燃煤火力發電廠,退出京都協議書
日本在福島核災廢核後,電力不足、分區停電,因此必須增建火力發電廠以彌補缺電的斷層。
摘錄自國際經濟雙周報第1773期 iod.cier.edu.tw/indint/.../2013/8日本經濟/1773消息-8日本經濟.doc
東京電力在2012年12月開始運轉位於福島縣廣野町的廣野火力發電廠6號機及位茨城縣東海村的常陸那珂火力發電廠2號機均是高效率的新蓋燃煤火力發電廠,總發電量達160萬千瓦小時。雖然是以試營運名義運轉,但是大約在2013年夏天就可以開始真正運轉。
位於茨城縣神栖市的鹿島火力發電廠也提早1個月增強發電量,由原先可以供應的80萬千瓦小時的7號機發電設備因為轉換為連結循環式的發電方式,效率提高而可以提供124萬千瓦小時的電力。
東北電力公司方面則急於修復被東北大震災時損毀的火力發電廠。利用煤為燃料的原町火力發電廠原先預計在2013年夏天重建完成,目前則提早至3~4月間開始運轉。
.
日本地震兩周年 “存核還是廢核”成兩難選擇 中新社 2013/3/8
過度依賴火力發電帶來的問題遠不止電費漲價。為彌補核電站停止留下的巨大電力缺口,日本全國火力發電站都滿負荷運轉,一批老舊火力發電站也被緊急重啟,一旦發生事故,可能引發大規模停電。
位于愛知縣的武豐火力發電站2號機組建于1972年,以石油為燃料。代理所長堀龍治告訴中新社記者,2009年10月,因設備老舊,中部電力公司將其停止並準備拆除。2011年5月,濱岡核電站被命令停止,中部電力公司只好決定將其重啟。2011年7月底,經過近3個月艱苦的大搶修,2號機組重新發電,但設備老化仍困擾著他們,使其如履薄冰。
.
日本的 廢核鬧劇(farce) 讓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破功,在2012年12月8日在 杜哈 舉行的長達兩週的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日本黯然退出簽訂「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可以預測未來溫室效應加劇,不正常氣候災害將更強烈且會出現得更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