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搞法叫混淆視聽,模糊焦點
每個地方地理條件不同,關鍵點也不同
台灣地理條件最缺的是燃料,而像澳洲,中東這種原物料大國這方面顯然不是重點
也不像落後國家缺乏用電賺錢的工廠
而500MW 花200億倒底貴不貴
核一容量1200MW 年發電量100億度,這一座算40億度好了
以台灣電價一年產值便近100億,若採火力發電年利潤應該40億
約5-7年回本,而電廠壽命通常有40年
對我來說是相當值得的投資
另外核四值不值得保存,換另一個面相來講好了
最近最紅的經濟議題是GDP保二無望
以台灣供電量來說這是可預期的,因為GDP與用電量長期正相關
在每年供電越來越吃緊的情況,除了一般民生用電受限外
工業發展同樣受限
假設你是郭台銘,張忠謀,會願意在供電越來越吃緊的地方建廠,擴廠嗎?
核四若運轉,對台電來說每年產值400億,利潤約250億(40年計,利潤為1兆)
相對興建和維護成本,一樣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