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吼吼熊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4
文章: 9
引用:
作者pcbd
臺灣太陽能發展的現況、問題、解決方案或建議
出處 核能研究所 年份2014 作者 郭成聰

太陽能發展的問題
環境面
不外乎土地資源利用與生態危害。太陽能發電廠雖然能夠減少空氣的污染,但需要大量面積。在地窄人稠、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達644人,全世界國家排名為第10名[1]的臺灣,要建置數量如此多的大型太陽能發電廠,需要相當的努力與協調。

穩定供電需求
太陽能發電最為人垢病的為「看天吃飯」,主要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眾人皆知的夜間無電,另一種則是天氣突然變化造成發電量急速變化。前者因日出日落時間已可精確掌握,故可預先啟動其他發電機組因應,對整體電網供電影響不大。但後者如雲朵突然飄過大型太陽能發電廠上方,將造成發電量急降,因其他發電機組如燃氣、燃油等均需一定啟動時間,可能造成跳電風險。

我們若以核四廠兩部機組年發電量約193億度估算,欲以太陽能發電完全取代核四發電,則安裝容量約需15GW,此時必須仰賴地面型發電廠才能達成。在不考量土地成本下,1MW目前之建置成本約5,200萬元,土地面積約需1公頃(亦即0.01平方公里),因此欲以太陽能完全取代核四,單是安裝所需費用就需新臺幣7,800億元,且所需用地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在土地寸土寸金的臺灣,並需考量糧食安全情況下,欲找到如此大面積的土地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難度極高。


拿作者去餵狗就知道這人是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出身的,不幫核能講話就要失業了,講出來的話基本上是不是公正就要先打個問號。

首先,各位要了解一件事實,過多的發電備載完全就是一種浪費,電不是錢,沒辦法被儲存起來。所以晚上發的電沒辦法存到白天來用,少數發電過多時會水力發電廠下游的水抽回水庫中,等到白天吃緊時再利用。

太陽能看天吃飯沒錯,太陽越小發電量就越小;但是相對的,絕大多數供電吃緊的情況都在夏季太陽大的時候,作為彈性補充用電剛好可以彌補尖峰時期所短缺的電力。

第二,燃氣發電絕對是現今發電最快速的,核能還沒辦法快速反應要大要小,想也知道,你燒瓦斯開大開小快,還是燒煤開大開小快?所以這句話根本就有問題,基礎錯了後面就不用再提了。

第三,綠電不是要取代核四,它只是提供多一種發電的方法,讓台灣的電力取得上更多一種選擇,再說一次,核能在台灣是沒有未來的,不知道某些人不斷的執著在核能上著墨是有啥用意。
舊 2015-08-13, 10:32 PM #30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吼吼熊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