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MUS
其實看initial quality 和dependability的比較, 就會知道其實被打臉的是initial quality.
因為initial quality 只看三個月車齡, 不良設計造成的損耗還不是那麼明顯.
例如Ford 最近期從變速箱漏油到TCM事件等, 多數車主在初期三個月是看不出問題的.
|
從品質的角度來看,我覺得兩者有絕對關係,工廠的管理不良,主要代表著初期品質不好,零件設計不良,主要代表著設計不良,但兩者同時也互相代表著對方,車界所推行的TQM,指的就是從頭到尾從上到下的品質概念,從DOE的角度來看,兩者的關係確實錯綜複雜,沒有找出真正原因,你無法分割到底是那個原因,特別是汽車已經達到相當水平的品質,明顯的問題找起來可能幾週,不明顯的問題找起來得用DV弄,那通常是半年起跳的,花的錢更是天文數字∼
日本車為何普遍問題少,主要還是日本車電氣設計很保守,當歐美車已經導入Can Bus超過20年,全面導入超過十年,包括音響、大燈、電動窗、天窗、ABS等等都使用Can bus互連,日本到現在還是導入半套,只用來控制引擎與變速箱,日本車體的剛性,也普遍停留在5000-7000Mpa/Degree,車身鋼材大多也使用成本較低的500Mpa以下的鋼材,歐美車早已經投入更多成本,開發更高剛性的鋼材,組裝與生產上難度更高上許多,這些成本都是你看不到的,在許多人喊順順開、或是我開很慢不會出事,所以車體強度不需要太好時,仔細想想這句話,生命不是遊戲,沒有重來的機會∼
要知道時速20公里急停,就可以讓沒繫安全帶的乘客破窗飛出去∼
要知道時速40公里的撞擊,即使繫了安全帶,還是有可能會死人∼
要知道車輛對撞的時候,是動能互換,所以車體強度佳、大車或是高底盤的永遠都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