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mit555
cpu性能怎麼會過剩?
我i5 3470 4ghz
不要說ssd了
我甚至用ramdisk
試一些很老的遊戲 魔獸三 max payne2
載入還不是要等? 而且也是要等個兩三秒
要做到瞬點順開還有很長的路走
超快的載入只有ut2003
大概等個0.4秒吧
|
1. 這種程度的等待大部份人都能接受 或是直接轉到簡單的OLG平板系列了
2. 現在電腦最大執行瓶頸在IO吞吐量 並非處理器或記憶體大小或能力
很簡單 你在等的這段時間 看看處理器執行率就知道了
大半的時間裡 處理器都"很閒" 或至少行有餘力
3. 講個消費者感覺最實際的好了 你覺得等得不耐煩 那改成Intel那些1000美金級的
6C12T高階處理器又如何? 相信你等的時間還是會嫌太長
不是處理器性能不夠 而是效能及速度瓶頸並不在此
舉個例來說 某程式你進入一共花20秒 但處理器處理時間只有5秒不到
你的處理器快兩倍 那也不過把5秒變成2.5秒罷了 這還是比較操的軟體
要是換成像office這級的常用軟體 可能只有1~2秒內 那1.5秒跟0.75秒你能感覺
多少多明顯?
4. 真正會把處理器效能榨乾的 多半是極少數發燒級遊戲 及影像/影音編輯處理軟體
尤其是後者 速度快是沒有極限的 去年你轉檔用一小時覺得尚可 今年你可能半小時
就嫌慢了 問題是除非真的等太長了 或是你根本靠這行吃飯 時間就是金錢
又或你就是錢多 花錢少等幾秒你也爽 對一般人來說 要砸這種錢去"比快"
實在是沒效益的事 否則Intel賣最好的處理器應是i7 6核心
但現實是: 大部份生活用電腦 一顆千元celeron綽綽有餘 甚至拿平板來取代部分
功能更方便 對電腦效能需求不大 當然可以E8400再戰X年
這道理就跟燒錄機到一定速度 再去勉強硬提升燒錄速度 實質意義越來越小一樣
5. 我個人以為 真正PC業的根本問題 在於微軟及Intel的"固定"定價策略
綁死了整個產業鏈生態及彈性 不過這不完全是這兩家公司愛不愛錢問題
而是X86系統原罪 為了最大的相容性 必須搞得又肥又大 不管硬軟體都
變得巨大臃腫 相對的 包袱較小的android及IOS就能以相對低成本去打造
一台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