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oodpig
先聲明,我也譴責用丟的方式處理行李
但是譴責的對象不應該是裝卸工人,而是機場
現在的機場班機越來越多、裝卸設備卻不夠完善(卸貨點高度與輸送帶有落差)
但是對於行李到達轉盤有時間壓力
要在短時間處理這麼大量的行李,加上處理地點有高度落差
合理判斷不用丟的根本就不可能處理得完
解決方法應該是機場要改進裝卸行李相關的設備才對
上個月在德國買了 RIMOWA Topas Titanium 29吋
安全回到台灣,沒有明顯的傷痕
|
說得非常好!
但是航空用專業設備, 光是上貨櫃的車輛就是一台破億的特種車輛
對岸不知道能不能自己做了
台灣至今還是使用進口貨, 廠商在香港.
另外, 容易會被摔的通常都是沒有辦法使用航空貨櫃的小飛機
載客數又低於200人的
例如:737, A320/A321 (國內線用版本)=對岸東航/國航有買這種
反而那種真的很小很小的ATR72, 幾乎不太會用摔的
因為人少, 拖運行李通常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