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ount
以前還有種掛在指頭上的"滑鼠"..  , 差點買支來用

|
還好沒買, 這玩意, 就鮮蝦而已...
引用:
作者lqz
雖然使用軌跡球,對於使用滑鼠造成的腕隧症徵狀有消除的效果
但是軌跡球還是沒有滑鼠來得好用,像是在遊戲中,滑鼠要拉一直線比軌跡球容易多了
軌跡球因為是用手指拉直線,手指範圍本來就有限,必然的到某程度就會歪掉了
個人的感覺,會造成腕隧症的滑鼠,一定設計上跟使用者的手不相合,加上使用過度
才會引發腕隧症。
像我個人引發腕隧症的滑鼠,跟前一隻滑鼠同系列作,只是比較瘦小,結果我的手心整個是空的,完全沒有支撐。
真的要說使用程度,兩隻是不相上下的....
所以其實可以找以前用過不會引發腕隧症的滑鼠就好,不一定要換軌跡球。
|
感謝分享, 我也算滑鼠重度使用者, 用過不少奇奇怪怪的指標裝置, 軌跡球也蠻多使用經驗, 事實上, 接觸軌跡球遠比滑鼠更早許多, 從 "棒球" 到 "小鋼珠" 都用過...
使用軌跡球, 以同等工作量來看, 雖然少了手腕的動作, 卻會大幅提高手指的負擔, 一但造成傷害, 痛苦不下滑鼠, 更不用說還有操作緩慢, 精準定位不易的缺點...
滑鼠是否造成傷害, 姿勢, 使用習慣與工作量是關鍵, 是我就不會把整隻手壓到滑鼠上, 這樣只會跟自己過不去, 我會:
1. 拇指與無名指小指扣住滑鼠兩側, 沒有額外重量壓在滑鼠上, 移動不費力, 食指負責左鍵與滾輪, 中指右鍵.
2. 選用小型無線鼠, 調整到移動幅度三公分左右就能涵蓋整個畫面, 這樣手腕微幅移動就能操控滑鼠, 輕鬆又不失精準.
3. 手部支撐的問題請選用有腕枕的鼠墊, 敢用也捨得用的話, 爆 乳鼠墊是最舒適的, 比一般腕枕更符合人體工學, 可惜帶點色味的東西通常價位也會被哄抬, 平價的不好找...
4. 重點: 別過度, 該休息就休息.
有陣子我是滑鼠和軌跡球併用的, 滑鼠擺桌面, 軌跡球固定在椅子扶手上, 往後躺放鬆一下的時候用. 後來發現放鬆一下的時候也不太需要什麼操作了...
來個歷史謎團請教大家, 現在所謂的軌跡球, 最早叫 tracking ball (追蹤球), 因為原本是用在雷達系統上追蹤目標用的, 印象中 1988~89 左右都還是這麼稱呼的, 不知什麼時候突然變成 track ball, 國內一開始直譯為軌道球, 只是實在讓人看不懂才漸漸變成軌跡球... 有人知道這個變化是怎麼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