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Valkyrie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4
文章: 0
(1) 福建大姓陳氏,族譜記載留台人數很少。大姓都如此,小姓更不必說。
  福建南安縣陳氏族譜記載,從1624年荷據之前到乾隆60年(1795)為止的171
年間,該姓歷年移居台灣者(來又回去者不算)只有156人,平均1年不到1個。其
中53人終身未娶,17人妻子在福建改嫁,37人留籍未隨往,僅49人有妻(佔總
數的3分之1),而有妻的,不是娶台灣番婆還有什麼選擇?

  陳姓是大姓,在台約佔人口的11%,南安屬泉州五縣之一,而依日據時代
台民向日人申報籍貫的結果,泉州移民佔全台總數之44%。假設此數為真,以
此估計,到乾隆60年時,累計中國對台移民也不過16,000多人。

  乾隆初是移民全盛時期,嘉慶以後因無良地可墾而遽減。黃金時期的累計
移民都只這一點,移民沒落時期更不必說了。這16,000人開墾土地,每甲3.3人
折算,墾地面積僅5,000甲而已。但是,滿清的統計,乾隆60年時,台灣已墾土
地約10萬甲,顯示有很多土地確是蕃人所墾,推翻了台地漢墾的說法,也証明
了以墾地折算閩客人口的方法沒有低估移民數目,反而是高估了。由於這
16,000人之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終身光棍,只有4,000多人有配偶,其中還不
知多少娶「蕃婆」

  (2) 福建「玉山林氏宗譜」顯示,來台者9成無後,而「在台出生者」恐係
乾隆23年被賜林姓的原住民及其後代。

  福建晉江縣「玉山林氏宗譜」指出,該姓族人渡台始於鄭氏據台,當時只
有2人,康熙年間亦僅11人,雍正至乾隆5年有26人,乾隆6年至25年43人,累
計82人。其中只有7人有眷屬,但在台都無後代,直至乾隆中葉才有1個後代出
生。「很巧」在這之後「在台出生者」就越來越多,至光緒20年(1895)間達到
最高點,為105人,之後又劇減至1921年的3人,相當戲劇性。

  林姓早在1680年以前就來台,但第1個「在台出生者」卻「恰巧」在乾隆
年間,和乾隆23年(1758)賜姓同一時期,這顯示,「在台出生者」恐係台灣原
住民被賜姓林的漢化番。

 
  (3)清國3次開放接眷,真正眷屬來者無幾,大多是冒名偷渡。
  滿清官報指出,雍正時開放接眷1次,乾隆開放2次,總共3次。前兩次來
的很多,但事後查出很多係冒名頂替,鑽漏洞偷渡的男性,等於是開放合法的
偷渡。乾隆26年第3次開放台民搬眷,嚴格取締冒名頂替執行完畢時,廈門同
知張埰匯報「各廳縣給照搬眷到廈,配船過台民人共48戶,計男婦大小共277
名,其中查係漳泉民人在台灣大小衙門充當書辦衙役者居多」。假使在台閩客
移民真有幾10萬或上百萬,為何只有48人搬眷過台而且多為滿清政府的工友而
非移居的農民?乾隆26年時移民狀況都只如此,上述的陳氏族譜所記載,171
年滯台人數僅156人並不少得誇張。而玉山林氏宗譜指出136年間來台僅82人且
都無後代,更慘。
舊 2015-05-27, 11:26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Valkyri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