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不曉得這樣形容,有沒對上那種情境。
"硬體"是有些許進步了
(聲光設備、女郎人物基本造型、錄影設備、記錄宣傳等等)
"軟體"則是"毫無"進步,還在原替踏步N年了。
(演出的內容與風格,表演的橋段,觀眾的水平等等)
現在已經是民國104年了,已經不是民國70∼80年代了。
為什麼現在的台灣的台下觀眾,
還是可以接受僅只是這樣穿個內褲在台上走來走去再加上沒什麼特別特色的歌唱詮釋和選歌,這樣的女郎表演???
便宜嗎?免費嗎?有的看就好了不奢求什麼嗎?
也或許我真的太用都市人的思維角度看待了???
那些鄉土地方,那些觀看的人,
或許他們真的不常甚至沒有在使用"網際網路"服務,
所以有這樣的表演對他們來說是很足夠的,有得看就好了。
如果某天,我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一些歐美層級的鋼管舞女郎秀的表演橋段出現在台灣的這些所謂鄉鎮的表演場子,或許我會開始覺得台灣的觀眾的閱聽水平進步了。
不過,說句酸一點的,有到那個層級的表演,價碼應該不便宜吧?
那些XX宮或地方團體之類的,願意付出那些價碼嗎?會不會又要凹,又要殺價?
最後表演團體就隨便演演了? 不想在削價競爭的狀況下付出太多勞力與心力。
反正觀眾的水平也就那樣,表演多了少了都沒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