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好幾位建議打的,似乎都沒有提到跟偷錢小孩談過了解為什麼偷。
做錯事有很多種原因,加上無限多種人的個性,不去了解做錯事的原因就打,
很可能只是暫時用武力給小孩錯誤回答,認為等他有武力就可以做...樓上有位說打到大還是沒改...
我覺得一種教育方式重複用沒有效果就代表無效了,就要換一種。
原本可能很單純的想要或者忍不住同學炫耀的物品,
談過之後,可以提出小孩可以做的事來換,讓他知道自己努力就可以拿到(像是上面有位把家裡帳目跟小孩溝通),其實都滿有效的,反而連續有好幾個用打後來都沒效。
大人用發脾氣有情緒的方式去教育小孩,最怕的就是小孩學到情緒化
小時候想法單純,容易理性溝通還好,大了想法多、時代觀念不一樣就很難再學著互相溝通了。
小時候沒有力量抗拒還好,長大發覺有力量之後,很難不學到大人的情緒化
如果從小就好好談,大了一樣也可以談..代表你們是理性溝通,後面隱藏的是你跟小孩的感情。
我爸就是從小不跟我理性溝通,最近一次家裡出事鬧情緒,我第一次火大翻臉,我現在也不跟他溝通了。
溝通就是兩方都有意願才能進行,才能慢慢打開心結。
不然累積摩擦,以後如果小孩覺得對父母的記憶都是生氣、鬧情緒...是人都會想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