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US
上半講的是兩造雙方軟弱定義不同, 一個講施工前要強化地盤, 一個講的是潛盾機特性不能硬鑿過於強固的物體例如岩塊鋼筋等
下半講的是後期二次再次強固, 改善地盤自然不會是隧道本體(都挖開了), 而是強固周遭來維持隧道
|
那麼您該再回頭看看這位教授與潛盾工程師的對話。
引用:
單信瑜指出,捷運施工時為了保護建物和便利施工,有做地盤改良,土壤強度應該很高,否則潛盾機無法在軟弱土層作業。
|
地改施作的是周邊地盤不是隧道本身。(他自己也這樣說...)
為的是潛盾機工作時不會因振動而影響周邊下陷...
就算隧道上方也會施打,照理說會控制深度不至影響潛盾機作業...
至此,這名教授的論點"聽起來就像在說":地改是為了潛盾機要作業,如果土壤強度不夠,潛盾機不能作業...
若本句是當事人原句,那麼他就是在鬼扯。
只要土壤強度不夠高,無論如何潛盾機都能作業...
有沒有作地改除了可以更好施工,主要差別只是會不會賠錢賠到瘋掉而已...
這跟直接上方開挖差不多意思。
開挖時當然希望開挖範圍愈軟愈好,但同時又希望周邊範圍愈強愈好...
這種期待本身就是矛盾的心態,但實際上只能取得平衡,"錢"的平衡。
所以哪有人希望自己施工的範圍強度要夠?
當然這位教授可能是要表示當初附近應該作過地改,所以表面土壤強度應該不錯...
但問題是本案的深度比捷運深,早前表面地改應該無濟於事,相反的上面愈強下面壓力反而愈大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