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mydrivers.com/1/415/415062.htm
昨日,小米生態鏈企業Ninebot(納恩博)宣佈完成對全球平衡車開創者Segway(賽格威)100%股權和財產的收購。這也是小米生態鏈企業中第一次收購全球化公司。
作為一家「戰略驅動型」的小米公司,首席執行官雷軍昨日透露,截至去年年底小米生態鏈企業已達27家。
南都記者發現,小米公司投資佈局的邏輯也逐漸清晰:瞄準多個硬件領域的強勢品牌,同時加大軟件上內容平台建設,最終實現兩者深度結合,內容運營渠道和品牌以及硬件全面打通。
Segway並非那樣紅
昨日除了公開Ninebot對Segway的收購信息外,還宣佈了小米、紅杉資本、順為基金和華山資本對納恩博8000萬美金的A輪投資。
Segway總部設在美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智能自動平衡的交通工具。這也可視為小米投資邏輯的一個重要節點。據小米方面介紹:「小米與Ninebot的結合將打通智能研發模塊,繼續深耕手機互聯的功能」。
但南都記者瞭解到,Segway在國外因為市場過窄、成本較高等因素並未流行開來,目前不少創業公司都參與到這類市場中。
戈壁創投合夥人徐晨向南都記者分析:「產品迭代是這類產品的關鍵,但目前來說這類產品更多是概念性大於功能性」,至於小米如何以本地化方式避重就輕,以及市場接受度等仍不得而知。
雷軍:將持續開放生態鏈
小米高層多次將公司定位於「戰略驅動型公司」,雷軍此前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稱:「欲從單兵突破階段過渡到搭建生態帝國」。
基於這樣的戰略,處於紅利期的小米快步擴張,但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競爭者以跑步的速度來拼搶「生態蛋糕」。前日樂視發佈三款手機以及E U I操作系統,亦有人士解讀為樂視「明打蘋果、暗戰小米」。事實上,除了樂視之外,還包括聯想、華為這樣的傳統廠商,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流量巨頭,以及背後無數的中小創業者。
面對這樣的競爭,雷軍昨日表示:「將持續開放生態鏈,繼續打造成一個可連接一切終端的大型硬件生態系統」。不同於蘋果的產品化擴張方式,小米的生態鏈擴張思路更注重終端設備的合作及開放。
在佈局方面,目前小米已投資20多家初創的智能硬件公司,雷軍表示還要投資100家公司複製小米模式。事實上,除了獲取投資利潤外,顯然小米也在做更深層佈局。
此前有媒體透露,小米與部分生態企業的利潤分成比例為五比五。對此,小米方面不予置評。
一大型基金投資人告訴南都記者:「這種硬件擴張性,可以迅速帶來規模的擴張。比如當他投資100家不同行業的企業時,就意味著它可以賺取100個行業的利潤。但是因為所投企業更多是由公司來定,而非用戶,所以用戶的接受度仍有待時間檢驗」。
================================================
小米雷軍的戰略令人看無,投資100個也太多 開始亂槍打鳥?

打造完整行動網路生態鏈,真要這樣幹法嗎?大家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