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Cooler Boost 3,運作LinX 0.6.5讓CPU全速時 - 78~86度
以上溫度由MSI自家Cooler Boost 3散熱技術的有無開啟來比較
待機溫度上相差約7~13度,在全速溫度上相差約2~3度
看起來在待機或是一般使用狀況下,開啟Cooler Boost 3會有很明顯的助益
全速時為i7-4980HQ與GTX 980M SLI的配置,溫度差異並沒有GT72那麼大
不過全速時可以壓在90度以下,也代表GT80本身就有很強的散熱能力
而全速風扇開啟時偏低頻,音量也會變大許多,建議是在玩遊戲高負載中才開啟
對一般使用或是上網看影片並不需要開啟Cooler Boost 3,也可讓GT80更為靜音
最後windwithme拆開GT80 D面來分享內部的構造與配備
拆開底板會破壞保固貼紙,非必要時請勿做此動作
兩旁的GTX 980M為三根熱導管,中央CPU為兩根熱導管分散到風扇做導熱
左右兩個大型主動式散熱風扇,此處兩個SO-DIMM DDR3插槽
C面上方的金屬蓋只需拆底部兩顆螺絲就可以開啟,提供很好的DIY便利性
中央為喇叭單體,下方為光碟機、SSD、HDD、DDR3、網卡等配置
電池續航力表現,Windwos 8.1電源選項設定為平衡模式
開啟nVIDIA GTX 980M SLI播放DVD影片2小時10分後,電力約剩10%
開啟CPU內建Iris Pro Graphics 5200播放DVD影片3小時10分後,電力約剩10%
以如此高規格的硬體能保有如此的電池續航力,GT80的表現也在讓人滿意的水準
總結MSI GT80 2QE Titan SLI
具有特色與優勢的部份
1.GT80造型設計擁有流線化與肌肉感,質感方面也比GT72更為出色
2.搭載nVIDIA GTX 980M SLI GPU,在3D效能已是市場中最高的等級
3.有線與無線網路都使用Killer Gaming晶片,支援Killer DoubleShot Pro技術
4.四顆M.2 SSD組成Super RAID3與2.5吋1TB讓速度與容量達到很好的平衡點
5.Fn+F7切換三種SHIFT模式,Sport極速、Comfort動態效能與Green節能模式
6.首款搭載Cherry MX茶軸之筆電,再搭配功能眾多的SteelSeries Engine 3
7.鍵盤鍵帽間距達27mm,右方可依需求轉換的觸控板或數字鍵盤設計
8.FullHD霧面螢幕可讓長時間遊戲或觀看影片時提升眼睛的舒適度
9.音效為Dynaudio技術搭配Audio Boost 2,鍍金接頭與三顆音效擴大晶片
10.Matrix Display技術,HDMI介面最高支援4Kx2K解析度,最高3+1螢幕台輸出
未來能夠再加強與改進的部份
1.髮絲紋路的質感同時也較容易造成沾上指紋
2.喇叭音質在中頻或高頻都還有再強化的空間
3.螢幕面板若有IPS版本可選購會更有彈性
4.附贈滑鼠若是SteelSeries電競級滑鼠會更好
效能比 ★★★★★★★★★☆ 95/100
用料比 ★★★★★★★★☆☆ 89/100
規格比 ★★★★★★★★★☆ 93/100
外觀比 ★★★★★★★★☆☆ 89/100
性價比 ★★★★★★★☆☆☆ 72/100
筆電產品最大優勢在於可攜帶的便利性,這方面是一般PC很難達到的地方
如果常要外出攜帶筆電只用到文書功能,那12.5~14吋的Ultrabook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比較少會帶電腦出門,又需要高效能的遊戲需求,那15.6~17.3吋比較合適
也許會有人認為不管是一般或高階筆電的價位都會比同規格的PC還要高上許多
不過身邊有不少朋友近幾年為了可能會帶出門使用或是偶爾出差一段時間的考量
而執意要購入筆電,卻不考慮PC的情況也更為常見,尤其現今行動裝置為市場潮流
MSI推出的GT80是一款追求高效能並擁有短時間可攜帶需求的高階遊戲筆電
DELL也有推出18.4吋高階遊戲筆電,印象中兩者在同規格時,MSI價位會平價一些
除了測試中提到的優缺點之外,GT80在18吋筆電高階市場提供了另一種好選擇
最後附上windwithme使用Spyder校色後的檔案,分享給有購入MSI GT80的使用者
windwithme - MSI GT80 2QE Titan SLI 校色檔
本文也發表在小弟的部落格
WIND3C,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