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莫名一言
我覺得不要太誇張的換氣就好
但換氣聲的大小
不也是一種唱歌的態度嗎
…
80~90年代的一些歌手
即便是看似偶像派
隨便抓幾個
都可以打趴一堆線上的年輕歌手
|
這是「要求不同」與「訓練不同」所導致的。
先講「要求不同」,現下歌手第一重要的是臉,其次身段,再其次才是聲音與歌唱技巧;因為外型方面的修補成本要遠高於聲音,所以只要不是唱現場,唱歌技巧中上即可,再加上 Pop filter 與後製音準校正的幫助,只要別唱得太離譜,要錄張中規中矩的唱片並不難。
其次「訓練不同」,過去的歌手有「拜師入行」的傳統,例如以前台語歌手普遍以演歌手為師,國語流行歌手要去樂校學聲樂,黃梅調歌手去劇校吊二黃西皮,沒出師前得在老師家、學校裡打雜帶小孩;演歌、聲樂、南北調都有基本的換氣訓練與肺活量要求,再加上傳統師徒訓練多半很虐,名師出高徒之下自然不同。
其實這些歌手可以去進修的,只是唱片公司不要求,歌手自己也沒空(Party Animal!!),歌迷又不挑,所以「改天再說」。
--
鄧麗君!鄧麗君是個例外,升學學校居然出個歌后,誠天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