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vircgd
以前在耶教系統的樓裡我說過,阿拉系統的樓裡也說過的一句話,
現在在佛教系統的樓裡再說一次:「宗教是精神毒品」,毒品這東西,
除了讓人自爽以外百害而無一益,宗教也一樣。每次提出類似意見時,
總會有人以「宗教都是勸人為善,做壞事的是人而非宗教」作為反駁,
問題是宗教定義的善可不見得人人同意呀!更別說一神教系統的教義,
重點都放在「信」而非行善。
慈濟覺得開發內湖保護區是行善,就已經很多周邊居民都不認同,
甚至有人使用「善霸」來形容慈濟,這也揭示了宗教的另外一個性質:
除了精神毒品,還是有心者的超強擋箭牌,不管做了什麼違法的事情,
反正我是做善事,所以你們都不該阻止我。
當有那麼一天,大多數人類能夠接受「宗教是精神毒品」的事實,
並且願意「戒毒」的時候,就代表人類的心靈真正進化了。
|
一個私人團體要做什麼決策或放棄不做,往往是權力核心少數人決定
你所謂的開發是行善,似乎未必是主要原因
如果,他們發自內心的善或真有佛心,絕對會選擇放棄,為什麼歷經三任市長一再變更被駁回,他們仍堅持下去,買地的錢很重要嗎?錢是來自信徒的捐款,慈濟要怎麼做把地捐出來給市府再另覓地蓋志工中心,相信不會有慈濟人反對,為什麼如此執著?
我認為就是下面優人神鼓同樣例案中黃字的關鍵,為什麼優人的負責人溝通後了解整個環評的情況後,不囉唆後上選擇撤案不開發,而慈濟卻做不到?
優人神鼓:我不要變更保護區
......
游藝回想當天溝通過程,仍掩不住驚喜。他說,顧問公司簡報時,劉若瑀還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但當楊重信等人以環境觀點仔細解讀整建計畫,她才赫然發現,顧問公司提出的願景,原來意味著要挖山、開路、掘地下室、建蓄水池。楊重信也強調,此案一過,恐怕將引發一連串「破窗效應」,讓其他保護區變更案可援例變更。
一聽完,劉若瑀當下就決定要撤銷變更案,不讓這片山林被開腸破肚,更不希望為其他變更案鋪路。
游藝感性地回憶說,在座許多人一聽到劉若瑀的決定,紛紛感動落淚。「當時我們都很震驚,打環境運動這麼久,還是頭一次碰到開發單位當場願意主動撤案的。」
「我們算過,撤銷變更,等同於把上億元的利益往外推,劉總監這決定非常的勇敢,」游藝說。
隔天上午的台北市都委會,劉若瑀在會議一開始便宣讀撤銷申請聲明書,表示基於保護區變更的敏感性與完整性,願意主動撤銷本變更案,但也懇請市府與各級單位協助其另覓新地點。
在撤案聲明中,劉若瑀表示:「優人神鼓成立迄今,長期於木柵老泉里山上劇場排演訓練,深知人與自然山林間的深厚關係...為能保護山上劇場的自然環境與永續實踐優人神鼓文化藝術理念,優人神鼓亦希望能維持台灣保護區之完整性。」
溝通與聆聽,讓原本可能針鋒相對的開發者與環保團體,有****集。「記得北風與太陽的寓言嗎?」游藝說,「我們選擇當溫暖的太陽,而不是拼命呼呼吹的北風,最後結果總是善的。」
劉若瑀的長年好友游祥洲,又怎麼看她的果斷?「我爸一點都不驚訝,」游藝笑說,「他說,以他對劉總監長年的認識,她一旦清楚瞭解計畫細節,鐵定不會同意。」
原來,大多數的誤會來自於不瞭解。溝通了,聽到了,糾結著的,也許自然就開了。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