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OscarShih
我覺得"布施"這種東西
理論上應該是佛學對你有影響、或是哪個人對你有一些傳授、教化之類的
才會有布施的對等關係
|
南懷瑾 布施學毘耶娑問經/佛教的布施學
http://blog.xuite.net/karmapachenno...%96%BD%E5%AD%B8
=====
(一)何為布施
任何宗教都教人布施,平時將財物施捨給別人,將來就能升天得福報。毗耶娑他們之所以修苦行,就是為了求升天道,圖神仙的享受。一般人為什麼修道,吃齋啊,念佛啊,無非是現在苦一點,將來可以超升生天上做神仙。這實際上是一種很功利的做生意心理,投下少量的金錢,而圖一本萬利的結果。我常笑有些人信教,花幾毛錢買三支香,拎上一盒蛋糕,到廟裡去拜拜,求發財、求長壽、股票要好、馬票要中,求這求那,拜完了那個蛋糕拿回去還能給兒子吃。如果菩薩憑這就保佑他,那還算菩薩嗎?下等的貪污,只要人家三根香。
爾時,世尊語毗耶娑大仙人言:汝聽!施報復有施分。何義布施?既布施已,自食自淨,施已報轉,故名布施。
毗耶娑問什麼叫布施,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施主。佛對布施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既布施已,自食自淨,施已報轉,故名布施。”布施必須是把自己的並且自己也需要的東西施於他人,才會有布施的果報。拿衣服、錢財、醫藥送給人家,是外布施;把自己的煩惱完全清淨掉,是內布施;給人以精神上的,乃至生命上的安慰和支持,是無畏布施。布施的信心一生起,就必須馬上實行。比如今年大陸發水災,我覺得應該布施災民,就馬上做了。用不著等號召大家起來再做,那已經是來不及了。
按我的觀點,真肯布施者,在別人眼中就像瘋子一樣,把錢也不當東西,只要人家需要就送出去了。台灣、香港有些叫化子,家中有百多萬的財產,可他既然肯丟這個臉在大街上乞討,說明他有需求,那你只管你的布施,不必考慮人家是否有錢、是否在行騙。所以佛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布施是無條件的,以別人的痛苦和需要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這才是布施。
------
毘耶娑問經 是釋迦牟尼佛遇到 毗耶娑 問什麼叫作"布施",佛回答他的答案
所以不是佛沒有定義沒有教人怎麼作,
而是後人亂搞.
